溺浊证之一种。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科》。多由思虑太过,伤及心神所致。症见小便浑浊,或赤或白,精神恍惚,恐怖,健忘,心悸怔忡,心烦少寐,梦遗等。治宜养心安神。用瑞莲丸、加味清心饮、宁志膏、妙香散等方。
针刺补泻法之一。是以出针后开、闭针孔区分补泻的一种方法。《素问·刺志论》:“入(刺)实者,左手开针空(孔)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即出针后轻轻按揉,使针孔闭合,不令经气外泄者为补;反之,出针时边退
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即打伤,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与宋处撰《新修钟乳论》1卷,已佚。
见助道方服药须知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肉桂,详该条。
粰是麸的异体字。见麸疮条。
病证名,又名齿伤。《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斗齿乃被打伤动摇也。宜蒺藜根灰敷之。”若出血者,宜云南白药掺之。
指纹青而紫黑,为风热邪气深重,闭郁血络,证多危重。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木芙蓉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