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呕

虚呕

病证名。指因胃虚命门火衰所致的呕吐。《景岳全书·杂证谟》:“凡胃虚作呕者,其证不一,当知所辨。若胃脘不胀者,非实邪也;胸膈不痛者,非气逆也;内无热燥者,非火证也;外无寒热者,非表邪也。无食无火而忽为呕吐者,胃虚也;呕吐无常而时作时止者,胃虚也;食无所停而闻食则呕者,胃虚也;气无所逆而闻气则呕者,胃虚也;或身背、或食饮微寒即呕者,胃虚也;或吞酸,或嗳腐,时苦恶心,兀兀然、泛泛然冷咽靡宁者,胃虚也;或因病误治,妄用克伐寒凉,本无呕而致呕者,胃虚也;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食入中焦而不化者,胃虚也;食入下焦而不化者,土母无阳,命门虚也。”治宜温补。可用六君子汤人参理中汤六味回阳饮等方。

猜你喜欢

  • 胠胁肋痛

    证名。胠指腋下,胠胁肋为腋下及胁肋部气郁、血瘀、痰饮、食积及外感之邪侵袭,均可发生胠胁肋部疼痛。《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胜胁肋痛,固由于肝邪之实,而所谓肝邪者,不越气、血、痰、食、风寒五端。”详

  • 足心穴

    经外奇穴名。出《幼幼新书》。位于足底,当涌泉穴后1寸处。主治崩漏,头痛,眩晕,足底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麻疹夹斑

    病证名。麻毒炽盛,内陷营血而夹瘀斑的证候。清·马之骥《疹科纂要》:“麻疹不出,忽发红点者,名为夹斑。”由肺、胃同时受麻毒热蒸所致。症见恶寒,壮热,喷嚏流涕,腮红眼赤,咳嗽气急,继则全身既可见碍手的颗粒

  • 打毒金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蜂窝草之别名,详该条。

  • 暴泻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又称暴泄。详该条。

  • 毛拔

    病证名。《素问·五脏生成》:“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相当于脱发病。

  • 不定穴

    即阿是穴。《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浑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细审详。”参见阿是穴条。

  • 真中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又名真中风。详见该条。

  • 邝贤贞

    【介绍】:明代医生。字文宁。临武(今属湖南)人。崇祯元年(1628)应贡选,授江西定南令,后迁知州。以母老乞归,性嗜古,博览群书,尤好岐黄,缮写《脉诀》、《难经》,为人诊病多效。

  • 赤脉贯目

    眼科病证。见《审视瑶函》。即赤脉贯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