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漏下经血夹有青色液体。参见经漏条。
中风证候中经、中络的统称。见《寿世保元》。病在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但见口眼歪斜,肌肤麻木,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症。与中脏腑相对而言,病情较轻。参见中经、中络条。
见《本草纲目》。为干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六十四。生于腰胯间的石疽。详石疽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荠菜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血从耳中流出。《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耳出血,曰耳衄。”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经脉循行耳部,故耳衄常见于肝胆火旺、肾虚火旺以及饮酒多怒之人。因肝胆火旺者,常有头痛烦躁,夜寐不安,口苦咽干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三十八。即蛭食。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即蛭食,详该条。
见张氏医通条。
经外奇穴名。见《腧穴学概论》。位于腹右侧,当髂前上棘与脐孔连线的中点处。主治阑尾炎。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温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