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其形如栗子。”相当于痔核之颜色紫红深暗者。
书名。清·金有恒(子久)撰。约成书于1895年。治案分门别类予以编辑,其中以温病医案居多,记述分析较详。对重症、险症多连续记载其病情变化及治法,交待比较清楚。
见医方全书条。
出《广嗣纪要》。即种子。详该条。
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即上骱手法。详该条。
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即红大戟,详该条。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瘟痧》:“寒气郁伏于肌肤血肉之间,至春而发,变为瘟症,是名瘟痧;又暑热伤感凝滞于肌肤血肉之中,至秋而发,亦名瘟痧。但春瘟痧毒受病者少,不相传染,时或有之;秋瘟痧毒受病者多,老幼相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足外踝之高点上。主治淋病,脚气,牙痛,白虎历节风痛,小腿外侧肌群痉挛等。点刺出血。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始置于政和年间,官阶从六品,系以原军器库使之官职改称者。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穿心莲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