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三国时期针灸学家。彭城(今江苏境内)人。著名外科学家华佗的学生,认为胸腹背之间“针之不过四分”的理论可以改变,主张深刺,但未说明直刺、斜刺,可供进一步研究。
舌颤掉不安,即舌颤,指舌休蠕蠕微动之象。有虚实之不同。若深红而战者,宜清热泻火;若紫红而战者,宜凉血泄热;若淡红而战者,宜气血双补;若鲜红而战者,宜滋阴降火(见《伤寒舌鉴》)。参见舌颤条。
病证名。见《辨症录·头痛》。边,指边侧。即偏头痛。详偏头痛、偏头风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小白撑之别名,详该条。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结聚之证要使其消散。例如痰热互结心下,胸脘痞满、按之则痛,宜小陷胸汤以宽胸散结;又如瘿瘤、瘰疬,须用软坚散结法以散之。
与冷灸相对而言,称利用各种热源进行灸治的方法为热灸,如艾灸、灯火灸等。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水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即心火炽盛,灼伤肺阴。参见火盛刑金条。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即管道通过肛门括约肌或肛管直肠环上下而深达直肠的内外瘘。宜挂线疗法或配合手术治疗。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磨盘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