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灵枢·痈疽篇》卷九。即附骨疽。详该条。
病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一。亦名崩中、血山崩、血崩不止、暴崩。指不在经期而突然阴道大量出血者。多因劳伤过度,气虚不能摄制经血,或暴怒伤肝,肝不藏血,以致经血妄行。临床上须防晕厥虚脱。在急则治其标的原
五音之一。肺音商,其音铿锵清肃,轻而促。
小儿推拿方法名。详开天门条。
名词。出汉·马王堆医书《天下至道谈》。即玉门或曰阴户。详该条。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方。人参、茯苓、厚朴(去粗皮,姜汁炒)、枳壳(麸炒,去瓤)、桂心、炙甘草、诃子(炮,去核)、白术、橘皮、炮姜、炮三棱、炒神曲、炒麦芽各二两,炮木香、槟榔、炮莪术各半两。为末,每
见《湖南药物志》。为麻柳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即坏疽漏。参见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即妊娠烦渴,详该条。
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一种,幼科的别称。专治小儿疾病,相当于现在的小儿科。宋代太医局,元、明、清太医院均设有此科。参见九科条、十三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