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医学纲目》:“凡小儿所患泻痢,皆因暑湿风热,乘脾胃虚而得。”因“脾气虚,肺无所养,故大肠之气虚脱而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或四君子为主。”若脱出绯红或作痛者,为血虚有热,宜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加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黄荆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木蓝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为小儿满面发红的疱疹性疾患。《幼幼集成》:“小儿生后,百日内外,半岁以上,忽然眼胞红肿,面青色,夜间烦啼,脸如胭脂,此因热伏在内,发之于外,初则满面如水痘,脚微红而不壮,出没无定,次至颈项,赤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为螺厣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手心毒见于掌边者。见手心毒条。
对外感挟湿型痢疾的治法。本证除有痢疾主症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等表证。用人参败毒散治疗。本方疏表除湿,寓通于散,使表解而里滞亦除。亦即前人所谓从表陷里者仍当由里出表,如逆水中挽船上行之意
见《四川中药志》。即通草,详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一作山提。撰《杂药方》10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