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小儿消渴证之一。又名肾消。《幼科铁镜》:“消浊,火动消肾,移热于膀胱。”《幼幼集成》:“乃上消之传变,肺胃之热久不清,乃至动而消肾,移热于膀胱,小便浑浊,色如膏脂,名曰下消。”治宜滋阴清热。用
病名。见《外科十三方考》下编。即瓜蒂漏的别称。见该条。
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又称吐酸。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开封(今河南开封)人。生平欠详。撰有《伤寒证类要略》,二卷,对仲景书只取其要,以类集成,并无发挥,已佚。
病名。又名缺唇、兔唇。《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人有生而唇缺,似兔唇,故谓之兔缺。”多由先天而来,宜手术修复。详兔唇与缺唇条。
见《滇南本草》。为马尿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澹寮方》。为谷芽之别名,详该条。
出《植物名实图考》。为菟葵之别名,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瓠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药》。为土荆芥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