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顾欢

顾欢

【介绍】:

南北朝时期南齐医生。字元平。临床常兼用道术迷信治疗。

猜你喜欢

  • 蔡谟

    【介绍】:晋代官吏兼懂医术。字道明。陈留考城(今河南开封)人,生平欠详。

  • 肩骨出臼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六。即肩关节脱臼。详肩甲骨出条。

  • 痰结

    痰证之一。因火邪灼津,燥痰日久,气虚津枯,痰液粘结所致。以结于喉部为多见。《明医杂著·痰饮》:“喉中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此痰结也。”治宜散结化痰可用加味甘桔汤合清化丸。一名梅核气。参老痰条。亦有结于

  • 杨时泰

    【介绍】:清代医家。字贞颐,号穆如。江苏武进人。1819年(嘉庆乙卯)举人,精于医,先宗名医周慎斋(之干)之学,后又宗张璐,长于辨证,用药则兼取金元四家之法。选刘若金所撰《本草述》一书中的精华辑成《本

  • 早泄

    病证名。指性交时泄精过早,甚至未交精液即出。多因肾阴不足,相火亢盛所致。常伴见阴茎易举,或举而不坚,心烦口干,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八味丸、大补阴丸、三才封髓丹等方。阴阳两虚者,兼见畏寒肢冷、舌

  • 鼻衄

    病证名。又名衄血、鼻沥血。《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腑脏有热,热乘血气,血性得热即流溢妄行,发于鼻者,为鼻衄。”因肺热上壅所致者,症见鼻衄鼻干,咳呛少痰。宜清泻肺热,用桑丹泻白散加减。因胃热薰蒸所致者

  • ①与膜通。《灵枢·邪客》:“地有林木,人有募筋。”详膜条。②募穴。《难经·六十七难》:“五脏募皆在阴,而俞在阳者。”详募穴条。

  • 表虚里实

    表里错杂的证候。因平素卫气不足,感邪后邪热内结;或素有胃肠蕴热宿食,复感风邪;或表证治疗失当,里实误用发汗等所致。既有恶风、汗出等表虚证,又有腹痛便秘、舌苔厚黄等里实证。

  • 溢饮

    证名。四饮之一。多因大渴暴饮过多,或水气溢于肢体肌表所致。《素问·脉要精微论》:“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

  • 烦躁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烦为心热、郁烦;躁为躁急、躁动。烦与躁常并见,而有先后之别。《伤寒明理论》卷二:“所谓烦躁者,谓先烦渐至躁也(先躁后烦,称为躁烦)。”本证有虚实寒热之分。在外感热病中,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