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颧骨

颧骨

骨名。出《灵枢·五变》。解剖学同名骨。在眼眶的下外侧,左右各一。

猜你喜欢

  • 泄肝

    即疏肝。详该条。

  • 上甲

    出《证治要诀》。即鳖甲,详该条。

  • 六经伤寒辨证

    书名。4卷。清·蔡宗玉辑,林昌彝补方。刊于1873年。蔡氏以分经辨证论述伤寒在临床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每一证候采用归纳《伤寒论》原文等形式,介绍发生诸证的病因、病理和治法;并根据兼症、脉象的不同,

  • 雷实

    出《吴普本草》。为雷丸之别名,详该条。

  • 伏兔骨

    髌骨的别称。详髌条。

  • 踵经

    见吴悔菴《秘传内府经验女科》。即差经。详该条。

  • 筋疽

    病名。①《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发夹脊两边大筋,其色苍,八日可刺,若有脓,在肌腹中……。”证治见外痈条。②出《外科启玄》卷六。又名痿漏、曲疽、冷疽。即生于昆仑穴(在外踝与跟腱之中央凹陷部腓骨短肌中

  • 锈铁棒

    见《新疆药材》。为锁阳之别名,详该条。

  • 面痛

    证名。指鼻頞、口唇、颊车、发际等部痛不可触,甚至妨碍言语饮食者。《证治汇补·面痛》:“面痛皆属于热,但暴病多实,久病多虚,饮食妨碍,皆因膏粱风毒,食卧少安,无非胃虚有火。”《张氏医通·诸痛门》:“面为

  • 足窍阴

    经穴名。代号GB44。《灵枢·本输》原名窍阴,《圣济总录》名足窍阴。属足少阳胆经。井(金)穴。位于第四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处。布有趾背神经,趾背动、静脉和趾底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主治偏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