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末医生,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平生好学,晚年博览群书,旁通医学,救治病人甚多,人称其住室为“更生堂”,因取名“可甦”,而隐其原名。
【介绍】:明代朱洪武皇帝第十六子,封为宁献王。通诗文、经史及医药,晚年学道,自号仙,或称玄洲道人、涵虚子。撰述较多,在医学方面,有《仙活人心法》、《寿域神方》、《乾坤生意秘蕴》等书,主要偏重养生,具有
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亦作眼痒。由风、火、湿、热、血虚等,以及邪退正复,气血得行,均可引起。眼内痒涩不适,重者痒若虫行,奇痒难忍。可见于今之沙眼、睑缘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等病。内治:因风者,
【介绍】:明代医家。字景明。上海人。因年轻时多病而学医,开始时通儿科,后精于内科,在当地闻名,求治的人很多。著有《症因脉治》、《痘疹折衷》、《幼科折衷》等书。
瘟疫。感受疫疬之气而发生的多种流行性急性烈性传染病的总称。《素问遗篇·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杨梅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九疸之一。《外台秘要》卷四:“肺疸,饮少,小便多。”一名膏疸。参见膏疸条。②《辨证奇闻》载述肺疸为肺气虚,失其清肃之令,不能通调水道,以致湿热逗留而发黄者。症见鼻塞不通,头面俱黄,口淡咽干,小
《医学入门》卷六方。又名丁夏汤。丁香、半夏各二钱。加生姜,水煎服。治脾虚中寒,停痰留饮,哕逆呕吐。
【介绍】:见朱有治条。
①读如“碗”(wǎn)。①宛转、屈曲。《灵枢·刺节真邪》:“倾侧宛伏。”②音义同腕。《灵枢·杂病》:“刺宛骨下。”②音玉(yù)。通郁、苑。郁结或苑积。《素问·汤液醪醴论》:“去宛陈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