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人参叶

人参叶

《中国药典》:人参叶

药材名称人参叶

拼音Rén Shēn Yè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叶。秋季采收,晾干或烘干。

性状本品常扎成小把,呈束状或扇状,长12~35cm。掌状复叶带有长柄,暗绿色,3~6枚轮生。小叶通常5枚,偶有7或9枚,呈卵形或倒卵形,基部的小叶长2~8cm,宽1~4cm;上部的小叶大小相近,长4~16cm,宽2~7cm,基部楔形,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及刚毛,上表面叶脉生刚毛,下表面叶脉隆起。纸质,易碎。气清香,味微苦而甘。

鉴别(1)本品粉末黄绿色。上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略呈长方形,长35~92μm,宽32~60μm ,垂周壁波状或深波状。下表皮细胞与上表皮相似,略小,气孔不定式,保卫细胞长31~35μm 。叶肉无栅栏组织,多由4层类圆形薄壁细胞组成,直径18~29μm ,含叶绿体或草酸钙簇晶,草酸钙簇晶直径12~40μm ,棱角锐尖。

(2)取本品粉末0.2g,置10ml具塞刻度试管中,加水1ml,使成湿润状态,再加以水饱和的正丁醇 5ml,摇匀,室温下放置48小时,取上清液加3倍量以正丁醇饱和的水,摇匀,静置使分层(必要时离心),取上层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2.5mg的混合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醋酸乙酯-水(4:1: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溶液(1→10),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苦、甘、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补气,益肺,祛暑,生津。用于气虚咳嗽,暑热烦躁,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

用法用量3~9g。

注意不宜与黎芦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人参叶

药材名称人参叶

拼音Rén Shēn Yè

别名参叶(《本草从新》)。

出处《增订伪药条辨》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

原形态详"人参"条。

性状干燥叶为带有长柄的掌状复叶,小叶5枚,偶有3枚,呈卵形或倒卵形;复叶基部的小叶长2~3厘米,宽1~1.5厘米;复叶上部的小叶长4~15厘米,宽2~4厘米,基部楔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细锯齿,纸质;黄绿色,卷缩状,有时破碎。气清香,味微苦而带甘。

市场所售之人参叶,多为五加种植物大叶三七的叶,形状与人参叶相似。主产四川、陕西等地,药材称为"参叶"。参见"参叶"条。

性味苦甘,寒。

①《纲目拾遗》:"味苦微甘。"

②《本草再新》:"味苦,性寒,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肺、胃二经。"

功能主治①《药性考》:"清肺,生津,止渴。"

②《纲目拾遗》:"补中带表,大能生胃津,祛暑气,降虚火,利旧肢头目;醉后食之,解酲。"

临床应用治疗阿狄森氏病:用20%乙醇将人参茎叶制威50%的浸剂。日服三次,剂量从每日60~90毫升开始,逐渐增加,通常持续在每日150~300毫升之间。观察18例,平均服药121天(最长323天,最短23天)。结果4例显效,9例好转,4例部分好转,1例无效。初步观察,经治后患者的显着变化为体重、握力、血糖增加,血压上升,血钠浓度增高,以及皮质素水试验、ACTH试验的改善。本品对早期或代偿型患者疗效较显着,但对晚期非代偿型患者则需并用皮质素。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人参叶

药材名称人参叶

拼音Rén Shēn Yè

英文名Ginseng Leaf

别名人参苗、参叶

出处出自《增订伪药条辨》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带茎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axginseng C. A. Mey.

采收和储藏:秋季收集茎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肥大,肉质,圆柱或纺锤形,末端多分歧,外皮淡黄色。叶为掌状复叶,具长柄;轮生叶的数目依生长年限而不同,一般1年生者1片三出复叶,2年复叶,最多可达6片复叶;小叶5,偶有7片,小叶柄长1-3cm;小叶片披针形或卵形,下方2片小叶较小,长2-4cm,宽1-1.5cm,上部3小叶长4.5-15cm,宽2.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沿叶脉有稀疏细刚毛,下面无毛。伞形花序单一顶生,总花梗长15-25cm,每花序有10-80多朵花,集成圆球形;花小,直径2-3mm;花萼绿色,5齿裂;花瓣5,淡黄绿色,卵形;雄蕊5,花丝甚短;子房下位,花柱2,基部合生,上部分离。果实为核果状浆果,扁球形,直径5-9mm,多数,集成头状,成熟时呈鲜红色,种子2颗,乳白色,直径4-5mm,扁平圆卵形,一侧平截。花期5-6月,果期6-9月。

性状性状鉴别 多捆扎成小把呈扇形或束状,全长30-50cm。茎细圆柱形或扁缩,直径3-9mm,黄褐色或紫褐色,有明显的纵沟棱。质脆易折断,断面可邮白色的髓,有时中空。掌状复叶,3-6枚轮生;总叶柄长6-13cm;小叶舒展或卷叠、皱缩,有的破碎,完整者呈椭圆形,长4-20cm,宽2.2-9cm,绿色、黄绿色或暗绿色,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而下延,边缘具细锯齿,叶上表面脉上疏生直立刚毛,小叶柄长2.5-4.5cm,复叶基部的小叶较小,长2-7cm,宽1-4cm。质脆,气清香,味苦。

化学成分人参茎叶含三萜类及其皂甙成分:人参皂甙(ginsenoside)Rb1、Rb2、Rc、Re、Rf、Rg1、Rg3、Rg4、Rh1、Rh2、Rh3、F1、F2、F3、F4、La,20(R)人参皂甙[20(R)-ginsenoside]Tg2、Rh2、20(S)人参皂甙Rh2[20(S)-ginenoside-Rh2],20-葡萄人参皂甙Rf(20-glucoginsenoside-Rf),20(R)原人参二醇[20(R)protopanaxadiol],20(R)原人参三醇[20(R)protopana-xatriol],20(R)-达玛烷-3β,6α,12β,20,25-五醇[20(R)-dammar-3β,6α,12β,20,25-pentol],20(R)-达玛烷-3β,6α,12β,20,25-五醇-6-O-α-L-吡喃鼠李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甙[20(R)-dammar-3β-D-glucopyranoside],胡萝卜甙(daucosterin([1-10]。还含黄酮尖成分:山柰酚(kaempferol),三叶豆甙(trifolin),人参黄酮甙(panasenoside)即是山柰酚-3-O-葡萄糖基(1→2)半乳糖甙[kaempferol-3-O-glucosyl(1→2)glalctoside][11]。又含挥发油,茎的油中含棕榈酸(palmitic acid),2-甲基丙基十二烷(2-methyl-6-propyldodecane);叶的油中含棕榈酸,十三烷酸(tridecanoic acid),正十五烷(n-pentadecane)[12]。另有报道,叶的挥发油中有β-金合欢烯(β-farnesene),2-十七烷酮(2-heptadecanone)和棕榈酸[13]。近据报道,叶的按发油中含有32种成分,其中主要的有:9,12,15二十二碳三烯醇(9,12,15-docsatrienol),棕榈酸,7,10,12-十六碳三烯酸甲酯(methyl11,14,17-e-icosatrienoate),亚麻酸甲酸(methyl linolenate),3,7,11,15-四甲基十六烯-1-醇(3,7,11,15-tetramethyl-2-hexadecen-1-ol),甘油(glycerol),已酸二甲基苯酯(2,2-dimethyl phenyl acetate),2-异戊酰基甲基-1,3-环戊二酮(2-isopentanoyl-4-mettate),2-异戊酰基甲基-1,3-环戊二酮(2-isopentanoyl-4-methylcyclopenta-1,3-dione),亚油酸甲酯(methyl oleate),1,2-二苯基已烷(1,2-diphenylethane)等[14]。叶还含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1,2-dipehnylethane),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甙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半胱氨酸(cysteine),缬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亮氨酸(leuc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脯氨酸(proline)[15]。另含多糖,茎中得到多糖S-1,相对分子质量190万,由半乳糖(galactose),葡萄糖(glucose),鼠李糖(arginie),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se)按摩尔比11.9:2.8:1.6:0.8组成,多糖中含有1.34%的蛋白质,内有17种氨基酸[16]。叶中包含小分子多糖PG-ⅠⅢ均有较强的免疫作用[17];还含水深性杂多糖PN[18]和4个搞补体的杂多糖GL-Nia、GL-Nib、GL-Ala、Gl-Alb。前两个为中性糖,后两个为酸性糖,其中GL-Nla对抗原有弱的作用[19]。还含钠、镁、钙、铝、铅、匐、钴、镍、钼、硼、锌、铁、锰、铜等无机元素[20,21]和多种过氧化物同工酷[22]。

性味味苦;微甘;性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角暑清热;性津止渴。主暑热口渴;热病伤津;胃阴不足;消渴;肺燥干咳;虚火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煎汤,3-10g。

各家论述1.《纲目拾遗》:百草本性,大率补者多在根,叶则枝节之余气,不可以言补也。参叶虽禀参之余气,究其力,止能行皮毛四肢,性带表散,与参力远甚,惟可施于生津润燥,益肺和肝之用。今一概用作培补元气,起废救危,何不察之甚。

2.《药性考》:清肺,生津,止渴。

3.《纲目拾遗》:补中带表,大能生胃津,祛暑气,降虚火,利四肢头目;醉后食之,解酲。

临床应用治疗阿狄森氏病。用20%乙醇将人参茎叶制成50%的浸剂。日服三次,剂量从每日60-90ml开始,逐渐增加,通常持续在每日150-300ml之间。观察18例,平均服药121日(最长323日,最短23日)。结果4例显效,9例好转,4例部分好转,1例无效。初步观察、经治后患者的显着变化为体重、握力、血糖增加,血压上升,血钠浓度增高,以及皮质素水试验、ACTH试验的改善,本品对早期或代偿型患者疗效较显着,但对晚期非代偿型患者则需并用皮质素。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梅叶

    《中药大辞典》:梅叶药材名称梅叶拼音Méi Yè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叶片。性味《纲目》:"酸,平,无毒。"功能主治《日华子本草》:"煎

  • 黑石珠

    药材名称黑石珠拼音Hēi Shí Zhū别名三颗针、刺黄连、鸡脚刺、刺黄芩、刺黄檗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深黑小黑檗的根或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beris atrocarpa Schneid

  • 粉叶地锦

    《中药大辞典》:粉叶地锦药材名称粉叶地锦拼音Fěn Yè Dì Jǐn别名细母猪藤(《贵州药植目录》)。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粉叶爬山虎的根或藤茎。根,夏、秋采。

  • 向日葵

    药材名称向日葵拼音Xiànɡ Rì Kuí别名葵花、向阳花、望日葵、朝阳花、转日莲来源菊科向日葵属植物向日葵Heliantus annuus L.,以花序托(花盘)、根、

  • 四楞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四楞蒿药材名称四楞蒿别名大香芝麻棵、土藿香、理肺散、疳积散、香紫苏来源唇形科香薷属植物鼠尾香薷Elsholtzia myosurus Dunn,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

  • 圆节山蚂蝗

    药材名称圆节山蚂蝗拼音Yuán Jié Shān Mǎ Huánɡ英文名beggarweed别名穿线豆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圆节山蚂蝗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蝶兰

    药材名称蝶兰拼音Dié Lán别名小接筋藤、金环草、缩筋草、分筋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蝶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alaenopsis wilsonii Rolfe.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

  • 花南星

    药材名称花南星拼音Huā Nán Xīnɡ别名由拔、大叶天南星、大叶半夏、蛇磨芋、南星七、虎爪南星、绿南星、半边莲、独脚莲、虎芋、麻芋子、血理箭、芋儿南星、黑南星、蛇杆棒、金半夏、狗爪半夏、花包谷、烂

  • 鸟不企叶

    药材名称鸟不企叶拼音Niǎo Bù Qǐ Yè英文名Aralia decaisneana Hance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黄毛楤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lia decaisneana H

  • 山黄瓜

    药材名称山黄瓜拼音Shān Huánɡ Guā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柔毛油点草的根。功能主治①《峨嵋药植》:"治跌打损伤。"②《陕西中草药》:"安神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