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刺竹笋

刺竹笋

《中药大辞典》:刺竹笋

药材名称刺竹笋

拼音Cì Zhú Sǔn

别名芳竹笋(《岭南采药录》)

出处《纲目》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箣竹

原形态箣竹(赞宁《笋谱》),又名:竻竹、答黎竹、樆竹、筥竹(《竹谱详录》),车角竹、大竹、车筒竹、麻竹、大竻麻竹、水竻竹、箣楠竹。

高大竹类,秆高10~24米,径5~15厘米,节间长约30厘米,中空甚细。箨环密生棕色刺毛;箨鞘厚革质,矩形或长三角形,背面基部有刺毛;箨耳左右略相等;箨舌边缘具缝毛;箨叶宿存,三角形,正面具棕黑色小刺毛。枝条有2~3刺;小枝有叶6~8枚;叶鞘长2.5~5厘米,鞘口处有灰色易落之缝毛数条;叶舌截平头,有时先端有繸毛;叶片细长披针形,长6~20厘米,宽6~20毫米,基部急缩成1~3毫米长之叶柄,背面微有短毛,次脉4~7对,小横脉不显著,叶缘粗糙或一边近于平滑。小穗簇生,密集,基部有糠状鳞片,含4~12花,黄绿色或淡绿色;颖顶端尖锐,无毛,外稃卵形兼披针形,无毛;内稃,具2脊,鳞被3片,边缘有白色长纤毛;雄蕊6,花药长4毫米,花药隔之先端可呈小笔毫状;子房先端被刺毛,花柱1枚,柱头3枚,羽毛状。笋期5~6月。花期8~12月。

生境分部通常栽培于向阳山坡或河流沿岸之较高处。分布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地。

性味苦。

①《竹谱详录》:"甘苦,有小毒。"

②《岭南采药录》:"味苦。"

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治竹木刺入肉:竻竹笋、酒糟车前子、盐,同捣敷患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刺竹笋

药材名称刺竹笋

拼音Cì Zhú Sǔn

英文名shoot of Chinese Thorny Bamboo

别名箣竹、竻竹笋、竹笋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刺竹笋,生交、广中。丛生,大者围二尺,枝节皆有刺,根大如车辐。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mbusa sinospinosa Mc Clure

采收和储藏:5-6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高大竹类。竿高15-24m,直径8-15cm,尾梢略弯;节间长20-26cm,常光滑无毛,惟其基部1、2节常于节下环生1圈灰白色绢毛;节处稍突起,解箨后在其箨环上暂时留有1圈稠密的暗棕色刺毛;分校常自竿基部第1、2节上即开始,竿下部的为高大竹类。竿高15-24cm,直径8-15cm,尾梢略弯;节间长20-26cm,常光滑无毛,惟其基部1、2节常于节下环生1圈灰白色绢毛;节处稍突起,解箨后在其箨环上暂留有1圈稠密的暗棕色刺毛;分枝常自竿基部第1、2节上即开始,竿下部的为单技,向下弯供,其上的小枝多短缩为硬刺,且相互交织而成密刺丛,竿中上部分枝为3至数枚丛生。箨鞘迟落,革质,近底缘处密生暗棕色刺毛,先端近截形;箨耳近相等,长圆形至倒卵形,有波状皱褶,腹面密被糙硬毛,边缘具繸毛;像舌高3-5mm,边缘齿裂并被流苏状毛;箨片直立或外展,卵形。叶鞘近无毛,边缘一侧被短纤毛;耳叶不甚发达,卵形至狭卵形,边缘具数条波曲状或劲直的繸毛;叶舌高约0.5mm,先端斜截形,全线,被极短的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7-17cm,宽12-16m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假小穗线状披外形,长达4cm,单生或数枚簇生于花枝各节;先出叶先端钝,脊上密被短纤毛;具芽胞片3-5片,狭三角形或近卵形,无毛;小穗含两性小花6-12朵;小穗轴节间长2-4mm,远离内稃的一面圆拱而被白毛,另一面则扁平而无毛,先端被短纤毛;颖常缺;外稃卵状长圆形,长5-9.5mm,先端钝急尖,多脉;内停通常稍长于外稃,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脊间3-5脉;鳞被3,不相等,倒卵形,长约1.4mm,边缘密生纤毛;花丝分离,花药先端钝;子房狭窄,先端增厚而被短硬毛,花柱细长,被短硬毛,柱头3分,羽毛状。笋期5-6月,花期8-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河流两岸或村落附近。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诸地。亦有栽培。

性味苦;甘;凉

功能主治清肠止痢;消积。主痢疾;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赞宁《竹谱》:“食之落人发。”(引自《纲目》)

各家论述《岭南采药录》:治竹木刺入肉:竻竹笋、酒精、车前子、盐,同捣敷患处。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玄明粉

    《中国药典》:玄明粉药材名称玄明粉拼音Xuán Mínɡ Fěn英文名MATRII SULFAS EXSICCATUS来源本品为芒硝经风化干燥制得。主含硫酸钠(Na2SO4)。性状

  • 射鸡尾

    药材名称射鸡尾拼音Shè Jī Wěi别名人头发、飞惊草、铁包针(《贵州民间方药集》),青根、大石韦、剑刀草、大金刀、青叶红、叶上子、双蒜子、大骨牌草、七星剑、骨牌草、岩红豆(《湖南药物志》

  • 埃蕾

    《中药大辞典》:埃蕾药材名称埃蕾拼音āi Lěi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百金花的带花全草。开花时采集,晒干。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茎四棱形,有分枝。叶对生,无柄,披针

  • 狮子尾

    药材名称狮子尾拼音Shī Zi Wěi别名麒麟尾、龟背竹、麒麟叶来源天南星科狮子尾Epipremnum pinnatum (L.)Engl.,以根、茎、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淡、涩,平。功能

  • 豨莶

    《中药大辞典》:豨莶药材名称豨莶拼音Xī Xiān别名稀莶草(《海上方》),火莶、猪膏莓、虎膏、狗膏、火枚草(《唐本草》),猪膏草(《本草拾遗》),粘糊菜(《救荒本草》),希仙、虎莶(《纲目》),黄猪

  • 山半夏

    药材名称山半夏拼音Shān Bàn Xià别名土半夏、土附子、土田七、小黑牛、马蹄跌打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马蹄犁头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yphonium trilobatum(L.)S

  • 木瓜枝

    《中药大辞典》:木瓜枝药材名称木瓜枝拼音Mù Guā Zhī出处《别录》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枝叶。性味《纲目》:"酸涩,温,无毒。"功能主治《别录》:"主

  • 蛇迷草

    药材名称蛇迷草拼音Shé Mí Cǎo英文名Degenerate Stapfiophyton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败蕊无距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apfio

  • 拐棍竹

    《全国中草药汇编》:拐棍竹药材名称拐棍竹别名竹叶、华桔草、华桔竹叶来源禾本科拐棍竹Fargesia spathacea Franch.,以叶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性味甘、淡,寒。

  • 绿花耧斗菜

    药材名称绿花耧斗菜别名血见愁[内蒙古]来源毛茛科绿花耧斗菜Aquilegia viridiflora Pa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山西、河北、内蒙古。性味微苦、辛,凉。功能主治调经止血,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