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响铃草

响铃草

《中药大辞典》:响铃草

药材名称响铃草

拼音Xiǎnɡ Línɡ Cǎo

别名野花生(《中国植物志》),荷猪草、黄花野百合(《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马响铃(《滇南本草整理本》),铃铃草、肾气草(《四川中药志》),响铃子(《中国药植图鉴》),小狗响铃假地豆、地响铃、野豌豆、马小莲、野毛豆(《云南中草药选》),马铃草、响亮草、荷承草(江西《草药手册》)。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假地蓝全草带根全草。夏季采收,晒干,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长达60厘米以上。茎、枝直立或略上升,通常分枝甚多;茎、枝、叶各部分均有稍长而扩展的毛,毛略粗糙,稍呈丝光质。单叶互生,矩形,长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5厘米,宽1~3厘米,两面均有毛而下面脉上最密,先端钝或微尖,基部窄或略呈楔形,侧脉不明显:几无叶柄;托叶披针形,长4~6毫米,反折。总状花序,顶生或同时腋生。有花2~6朵;萼筒很短,萼片披针形,不相等;花冠与萼片等长或长过萼片,蝶形,黄色,旗瓣有爪,圆形,翼瓣倒卵状长圆形,较旗瓣为短,龙骨瓣与翼瓣等大,向内弯曲;雄蕊10,单体,药2室;子房线形,花柱长,柱头稍斜。荚果膨胀成膀胱状,长2.5~3厘米。种子20~30颗,肾形。花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荒地。我国普遍有分布,而以西南为多见。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茎圆形,全体有黄棕色茸毛。叶片卷曲,多脱落,呈椭圆形或卵形,黄绿色。枝端尚带荚果,种子大多脱落。带根者,根婉蜒而长,圆形,少分枝,须根细长,表面土黄色。

化学成分猪屎豆种子含猪屎豆碱、次猪屎豆碱、光萼猪屎豆碱、尼勒吉扔碱、猪屎青碱等生物碱,尚含β-谷甾醇、木犀草素、牡荆素、牡荆素木糖甙以及能凝集人A型和B型红细胞的植物凝集素。

药理作用猪屎豆种子及叶含大量生物碱,可通过完整皮肤吸收,主要对肝脏表现毒性,但不出现贫血、血清总蛋白降低、血浆凝血酶元时间(大鼠)延长。开花期植物的叶喂饲山羊可引起中毒,干枯物则失去毒性(其抗肿瘤作用参见"野百合"条)。

性味苦微酸,寒。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微酸。"

②《滇南本草图说》:"气味辛酸苦。"

归经滇南本草》:"入肺。"

功能主治敛肺气,补脾肾,利小便,消肿毒。治久咳痰血,耳鸣,耳聋,梦遗,慢性肾炎,膀胱炎,肾结石,扁桃腺炎,淋巴腺炎,疔毒,恶疮。

①《滇南本草》:"敛肺气,止咳,消痰,定喘。"

②《滇南本草图说》:"治石淋内结;捣烂敷疮。"

③《草木便方》:"补中益气,疗耳鸣,头目昏眩,崩淋。又泻火清热,平肝风,消肿痛。"

④《分类草药性》:"大补脾肾,治耳聋,气虚。"

⑤《四川中药志》:"补中益气,治耳鸣耳聋,头目眩晕,肾亏遗精,及妇女干血劳。"

⑥《云南中草药选》:"利水,消炎,平喘,止咳。治慢性肾炎,膀胱炎,慢性支气管炎,扁桃腺炎,淋巴腺炎,肾结石;月经不调,痛经。"

⑦江西《草药手册》:"解毒透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久咳,痰中带血:响铃草蜜炙,煎汤服。(《滇南本草》)

②治气虚耳鸣:响铃草一两,猪耳朵一对。加食盐炖服。

③治病后耳聋:响铃草八钱,石菖蒲三钱。煎水服。

④治夜梦遗精:响铃草五钱.夜寒苏五钱,爬岩龙五钱,毛药五钱,双肾草三钱。炖肉服。

⑤治虚弱气坠:响铃草根五钱,一朵云三钱。炖肉服。(②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⑥治疔毒、恶疮:假地蓝全草,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备注在四川地区,同属植物猪屎豆、野百合(参见"野百合"条)及条叶猪屎豆等的全草,与本品同等入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响铃草

药材名称响铃草

拼音Xiǎnɡ Línɡ Cǎo

英文名Rrst-coloured Crotalaria Herb, Herb of Rust-coloured Crotalaria

别名马响铃、响铃豆、假花生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假地蓝条叶猪屎豆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rotalaria ferruginea Grah.2.Crotalaria linifolia L.f.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扎成把晒干。

原形态1.假地蓝 灌木状多年生草本。根长达60cm以上。分枝很多。全株几被长而扩展的绢毛。单叶互生,几无叶柄;托叶披针形,长4-6mm,反折。叶片长圆形、长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6cm,宽1-3cm,先端钝或微尖,基部狭或略呈楔形,两面均被毛,下面脉上尤密。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有花2-6朵;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花萼长约1cm,5深裂,几达基部,被毛,裂片披针形;蝶形花冠,黄色,长约1cm;雄蕊10,单体,花药异型;子房线形,花柱内弯,柱头略偏。荚果长圆形,膨胀成膀胱状,长2.5-3cm。种子肾形,20-30颗。花、果期6-10月。

2.条叶猪屎豆多年生直立草本,灌木状,高45-100cm。上部分枝,茎、枝和叶密被绢毛。叶为单叶,互生,几无柄;无托叶;叶片长圆形,倒披针形,稀有线形,长2-5cm,宽1-2cm,先端微不或钝,有细小的短尖头,基部圆钝,两面均被绢质短毛。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有多花;苞片和小苞片均为线形,长2-3mm,密被绢质短毛;花萼管短,长6-8mm,5深裂,裂片不等大,上面2裂片近合生;蝶形花冠,黄色,旗瓣近宽圆形,先端微凹;雄蕊10,单体,花丝不等长,花药异型;子房长圆形,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荚果四角菱形,熟时黑色,花柱宿存。种子8-10颗,肾形,直径约2mm。花、果期5-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丘陵、山坡荒地。

2.生于荒山坡草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假地蓝喜温暖、向阳的环境。土壤以排水良好的夹沙土较好。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四川地区2-3月播种。在整好的地上,开1.3m宽的畦,按行株距各约33cm开穴,深约7cm,每穴播种子10余粒,施人畜粪水后,再盖草木灰1cm厚。

田间管理 在苗出齐后,要浅耕除草、追肥1次,并行匀苗、补苗,每穴留苗3-4株。在6、8、10月各中耕除草1次,并在6月和10月各追肥1次。以后每年4、8、10月都要中除1次,并在4月和10月中除后各追肥1次,肥料可用人畜粪水。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除注意排水、松土外,并可用石灰水灌穴防治。

性状干燥全草,茎圆柱形,多弯曲,全体有黄棕色茸毛;带根者,根较长,圆条形,少分枝,须根细长,表面土黄色。叶片多卷曲,或已脱落,展开后呈椭圆形或卵形,黄绿色,有黄棕色茸毛。枝端常带有膨胀呈矩圆形的果实,长2.5-3cm,内有20-30颗种子,摇之有声,如响铃,或种子已散落。种子肾形。气微,味微苦。种子具豆腥气。以完整、少碎断,果实内含种子,摇之如响铃者为佳。

化学成分猪屎豆种子含猪屎豆碱(Mucronatine) 、次猪屎豆碱(Mucronatinine) 、光萼猪屎豆碱(Usaramine)、尼勒吉扔碱(Nilgirine) 、猪屎青碱(Crotastriatine)等生物碱,尚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木犀草素(Luteolin)、牡荆素(Vitexin)、牡荆素木糖甙(Vitexin-o-xyloside) 以及能凝集人A型和B型红细胞的植物凝集素。预试根含酚性成分,有机酸、糖、多糖、甙类及植物甾醇等。有谓本品含水量野百合含碱(monocro-taline)。

药理作用猪屎豆种子及叶含大量生物碱,可通过完整皮肤吸收,主要对肝脏表现毒性,但不出现贫血、血清总蛋白降低、血浆凝血酶元时间(大鼠)延长。开花期植物的叶喂饲山羊可引起中毒,干枯物则失去毒性。(其抗肿瘤作用参见野百合条)

性味苦微酸;平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滋肾养肝,止咳平喘,利湿解毒。主耳鸣,耳聋,头目眩晕,遗精,月经过多,白带,久咳痰血,哮喘,肾炎,小便不利,扁桃体炎,腮腺炎,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复方①治久咳,痰中带血:响铃草蜜炙,煎汤服。(《滇南本草》)②治气虚耳鸣:响铃草一两,猪耳朵一对。加食盐炖服。③治病后耳聋:响铃草八钱,石菖蒲三钱。煎水服。④治夜梦遗精:响铃草五钱,夜寒苏五钱,爬岩龙五钱,毛药五钱,双肾草三钱。炖肉服。⑤治虚弱气坠:响铃草根五钱,一朵云三钱。炖肉服。(②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⑥治疗毒、恶疮:假地蓝全草,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敛肺气,止咳,消痰,定喘。

2.《滇南本草图说》:治石淋内结;捣烂敷疮。

3.《草木便方》:补中益气,疗耳鸣,头目昏眩,崩淋。又泻火清热,平肝风,消肿痛。

4.《分类草药性》:大补脾肾,治耳聋,气虚。

5.《四川中药志》:补中益气,治耳鸣耳聋,头目眩晕,肾亏遗精,及妇女干血劳。

6.《云南中草药选》:利水,消炎,平喘,止咳。治慢性肾炎,膀胱炎,慢性支气管炎,扁桃腺炎,淋巴腺炎,肾结石;月经不调,痛经。

7.江西《草药手册》:解毒透疹。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藤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藤黄药材名称藤黄拼音Ténɡ Huánɡ别名海藤、玉黄、月黄来源藤黄科藤黄Garcinia hamburgy Hook. f.,以胶树脂入药。生境分部越南、泰国

  • 扭筋草

    《中药大辞典》:扭筋草药材名称扭筋草拼音Niǔ Jīn Cǎo别名老鸦酸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酢浆草科植物紧密酢浆草的全草。春末夏初采收,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地下根茎细长,疏被

  • 鸡屎藤果

    《中药大辞典》:鸡屎藤果药材名称鸡屎藤果拼音Jī Shǐ Ténɡ Guǒ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茜草科植物鸡屎藤的果实。化学成分果实含熊果酚甙0.69%、齐墩果酸1.5%、卅烷、氢醌以及

  • 薄叶卷柏

    《全国中草药汇编》:薄叶卷柏药材名称薄叶卷柏别名地柏、岩卷柏、地柏桠来源蕨类卷柏科薄叶卷柏Selaginella delicatula (Desv.) Alsto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长江以南各省。

  • 玳瑁肉

    《中药大辞典》:玳瑁肉药材名称玳瑁肉拼音Dài Mào Ròu出处《食性本草》来源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肉。性味《纲目》:"甘,平,无毒。"功能主治《食性

  • 海鹞鱼肝

    药材名称海鹞鱼肝拼音Hǎi Yào Yú Gān来源药材基源:为赤魟科动物赤魟、花点魟及其近缘种的肝脏。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asyatis akajei(Muller et Henle)2.Da

  • 冬虫夏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冬虫夏草药材名称冬虫夏草拼音Dōnɡ Chónɡ Xià Cǎo别名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来源本品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 碎密花

    药材名称碎密花拼音Suì Mì Huā别名杂密花、细棉花、各落尾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细花火把花的根和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quhounia elegans Wall.var.tenuif

  • 朴树皮

    《中药大辞典》:朴树皮药材名称朴树皮拼音Pò Shù Pí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榆科植物朴树的树皮。夏季采。原形态朴树,又名:沙朴、青朴、拨树、千粒树、朴榆、桑仔、朴

  • 赛金刚

    《中药大辞典》:赛金刚药材名称赛金刚拼音Sài Jīn Gānɡ别名曲莲、细叶锣锅底(《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赛金刚的块根。全年可采,而以秋季藤蔓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