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大苞寄生

大苞寄生

药材名称大苞寄生

拼音Dà Bāo Jì Shēnɡ

别名榔榆寄生、柑寄生、野梨树寄生、油茶寄生、猪糠木寄生、柿树寄生、桐油寄生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大苞寄生、黔桂大苞寄生的带叶茎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olypanthus maclurei(Merr.)Danser[Loranthus maclurei Merr.]2.Tolypanthus esquirolii(Levl.)Lauener[Loranthus esquirolii Levl.;L.maclurei auct.non Mer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间采收,扎成束,晾干。

原形态1.灌木,高0.5-1m。幼枝、叶密被黄褐色或锈色星状毛,稍后毛全脱落;枝条披散状,淡黑色,平滑。叶互生或近对生,或3-4枚簇生于短枝上,薄革质;叶柄长2-7mm;叶片长圆形或长卵形,长2.5-7cm,宽1-3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圆钝。密簇聚伞花序,1-3个生于小枝已落叶腋部或腋生,具花3-5朵;总花梗长7-11mm,花梗长约lmm;苞片长卵形,淡红色,长12-22mm,宽7-11mm,先端渐尖,基部圆钝或浅心形,具直出脉3-7条,于后纸质;花红色或橙色;花托卵球形,长约2mm,被黄褐色或锈色绒毛;副萼杯状,长约1mm,具5浅齿;花冠长2-2.8cm,具疏生星状毛,冠管上半部膨胀,具5纵棱,纵棱之间具横皱纹,裂片狭长圆形,长6-8mm,反折;雄蕊5,浆果椭圆形,长8-10mm,直径约6mm,黄色,具星状毛,宿存副萼长约lmm。花期4-7月,果期8-10月。

2.本种与大苞寄生的区别为:总花梗长4-6mm,花梗长1.5-2mm;苞片披针形,长18-27mm,宽3-6mm,基部楔形。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大苞寄生 生于海拔150-900(-1200)m的山地、山谷或溪畔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油茶、檵木、柿树、紫薇杜鹃属、杜英属、冬青属等植物上。

2.黔桂大苞寄生 生于海拔1100-1200m的山地或山谷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2.分布于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苦;甘;微温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除湿。主头目眩晕;腰膝酸痛;风湿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桦桃树

    药材名称桦桃树别名花皮木、吾处处树来源桦木科桦桃树Betula alnoides Buch.-Ham. ex D. Don var. pyrifolia Franch.,以树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

  • 美丽兔尾草

    药材名称美丽兔尾草别名狐狸尾、退蛆草来源豆科美丽兔尾草Uraria picta (Jacq.) Desv.,以枝、叶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性味甘、平。功能主治除湿,散寒。主治感冒发热,

  • 石凤丹

    药材名称石凤丹拼音Shí Fènɡ Dān别名大斑叶兰来源兰科斑叶兰属植物高斑叶兰Goodyera procera (Ker-Gawl.)Hook.,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

  • 通草

    《中国药典》:通草药材名称通草拼音Tōnɡ Cǎo英文名MEDULLA TETRAPANACIS别名通花根、大通草、白通草、方通、泡通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

  • 娃娃拳

    《中药大辞典》:娃娃拳药材名称娃娃拳拼音Wá Wɑ Quán别名扁担杆子(《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麻糖果(《四川中药志》),拗山皮(《贵州草药》),棉筋条、山络麻、狗糜子(江西《

  • 石耳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耳药材名称石耳拼音Shí ěr别名石壁花、地耳、石木耳来源地衣类石耳科石耳属植物石耳Gyrophora esculenta Miyshi,以叶状体入药。四季可采,晒干。

  • 野菊花

    《中国药典》:野菊花药材名称野菊花拼音Yě Jú Huā英文名FLOS CHRYSANTHEMI INDICI别名野菊、野黄菊、苦薏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

  • 灰叶根

    《中药大辞典》:灰叶根药材名称灰叶根拼音Huī Yè Gēn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灰叶的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化学成分根皮含鱼藤酮、灰叶素和鱼藤素。性味微苦,

  • 插田泡

    药材名称插田泡拼音Chā Tián Pào别名复盆子、大乌泡、乌沙莓、菜子泡、回头龙、两头草、两头忙、乌泡倒触伞、倒生根、乌龙毛、乌龙须、白龙须、过江龙[不定根]来源蔷薇科悬钩子属

  • 美舌藻

    药材名称美舌藻拼音Měi Shé Zǎo别名乌菜、鹧鸪菜、鲁地菜、岩头菜、蛔虫菜来源红叶藻科美舌藻属植物美舌藻Caloglossa leprieurii (Mont.)J. Ag.,以全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