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姜黄草

姜黄草

药材名称姜黄草

拼音Jiānɡ Huánɡ Cǎo

别名黄姜、老虎姜、猴节莲

出处姜黄草始载《植物名实图考》二十三卷蔓草类,谓:“姜黄草,生滇南。蔓、叶俱如牵,根如姜而黄,极硬,以形得名。”据记载及附图,其原植物与薯蓣科植物黄山药一致。

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黄山药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panthaica Prain et Burkil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山药缠绕草质藤本。根茎横生,圆柱形,不规则分枝,表面着生稀疏须根。茎左旋,光滑无毛,草黄色,有时带紫色。单叶互生;叶片三角状心形,先端渐尖,基部深心形或宽心形,全缘或边缘呈微波状,干后表面栗褐色或黑色,背面发白色,两面近于无毛。花雌雄异株。雄花无梗,新鲜时黄绿色,单生或2-3朵簇生组成穗状花序,花序又分枝而呈圆锥花序,单生或2-3个簇生于叶腋;苞片舟形,小苞片与苞片同形而较小;花被碟形,先端6裂,裂片卵圆形,内有黄褐色斑点,开放时平展;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的基部,花药背着。雌花序与雄花序基本相似;雌花花被6裂,具6枚退化雄蕊。蒴果三棱形,先端截形或微凹,基部狭圆,每棱翅状,半月形,表面棕黄色或栗褐色,有光泽,密生紫褐色斑点,成熟时果反曲下垂;种子每室通常2枚,着生于中轴的中部。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500m的山坡灌木林下,或仅见于密林的林缘或山坡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根茎呈圆柱形,有的略弯曲,直径2-3cm。表面黄棕色,有纵皱纹及须根或须根痕,呈深棕色。质硬而韧,折断后断面呈白色绒毛状并可见很多黄色点状维管束散在。气微,味微甜。

化学成分块根含薯蓣皂甙元(diosgenin),雅姆皂甙元(yamogenin),又含薯蓣皂甙(dioscin),纤细薯蓣皂甙(gracillin)。

性味微辛;微辛;平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解毒消肿。主胃气痛;吐泻腹痛;跌打劳伤;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绞汁余;或捣烂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杜茎山

    《全国中草药汇编》:杜茎山药材名称杜茎山拼音Dù Jīnɡ Shān别名踏天桥、山茄子[江西南丰]来源紫金牛科杜茎山属植物杜茎山Maesa japonica (Thunb.) Moritzi

  • 柏枝节

    《中药大辞典》:柏枝节药材名称柏枝节拼音Bǎi Zhī Jié出处《唐本草》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的树枝。化学成分木材含挥发油,其中大部分是倍半萜醇,约占50%,中有雪松醇,韦得醇,α-,β-及

  • 黄柏

    《中国药典》:黄柏药材名称黄柏拼音Huánɡ Bò英文名CORTEX PHELLODENDRI别名黄檗、元柏、檗木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

  • 毛大丁草根

    《中药大辞典》:毛大丁草根药材名称毛大丁草根拼音Máo Dà Dīnɡ Cǎo Gēn别名白头翁(《滇南本草》),白花白头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兔耳风根(《贵阳民间药草》)

  • 牛轭草

    药材名称牛轭草拼音Niú è Cǎo别名红茅草、地蓝花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狭叶水竹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rdannia loriformis(Hassk.)Rolla Rao et

  • 乌木屑

    药材名称乌木屑拼音Wū Mù Xiè出处《纲目》来源为柿科植物乌木的木屑。原形态乌木(《纲目》),又名:乌文木、翳木(崔豹《古今注》),文木(《南方草木状》),乌樠木(《纲目》),

  • 大毛红花

    药材名称大毛红花拼音Dà Máo Hónɡ Huā别名大巴巴叶、大红毛叶、大钩藤叶(《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梧桐科植物大翅子树的树皮。全年可采。切

  • 菝葜

    《全国中草药汇编》:菝葜药材名称菝葜拼音Bá Qiā别名金刚藤、铁菱角、马加勒、筋骨柱子、红灯果来源百合科菝葜属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根状茎。其叶也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

  • 再生稻

    药材名称再生稻拼音Zài Shēnɡ Dào别名怀胎草(《分类草药性》)。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收割后的再生苗的全株。秋季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粳米

  • 茴香茎叶

    《中药大辞典》:茴香茎叶药材名称茴香茎叶拼音Huí Xiānɡ Jīnɡ Yè别名茴香菜(《千金·食治》),草蘹香(《本经逢原》),香丝菜(《植物名实图考》)。出处《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