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拔毒散

拔毒散

《全国中草药汇编》:拔毒散

药材名称拔毒散

拼音Bá Dú Sàn

别名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巴掌叶、肯麻尖

来源锦葵黄花稔属植物四川黄花稔Sida szechuenensis Matsuda,以全株入药。秋末采收,洗净切碎,晒干备用。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调经通乳,解毒消肿。用于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肠炎,痢疾;外用治跌打损伤,痈肿。

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拔毒散

药材名称拔毒散

拼音Bá Dú Sàn

别名王不留行(《滇南本草》),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云南中草药》),小拔毒、尼马庄柯(《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锦葵科植物拔毒散全草。秋季采收。

原形态直立半灌木,高约1米余。茎紫褐色,疏被星状毛。下部叶宽菱形或扇形,长宽约2.5~5厘米,基部楔形,先端尖或圆,边缘重锯齿;上部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3~4厘米;叶上面被糙伏毛或近无毛,下面被星状短茸毛;叶柄长5~10毫米;托叶钻形,脱落。花单生叶腋或丛生于短枝端,花梗中部以上具关节;萼长7毫米,5裂,疏被星状毛;花冠黄色,径约1.5厘米;雄蕊柱被长硬毛。蒴果近球形,径约6毫米,心皮6~9枚,每心皮具2芒状短喙。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于灌木丛或山坡。分布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性味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②《云南中草药》:"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治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疔疮,肿毒,肠炎,菌痢,妇女经闭,跌打损伤。

①《滇南本草》:"治妇人乳汁不通,乳痈、乳结、红肿,消诸疮肿毒;治小儿尿血,血淋,祛皮肤瘙痒,消风解热。梗叶细末,醋调敷痈疽疮毒溃散。"

②《云南中草药》:"活血祛瘀,拔毒,接骨,通乳。治经闭,疔疮,枪伤,骨折。"

③《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拔毒生肌。治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肠炎,菌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瘭疽疔疮:拔毒散鲜叶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选》)

②治跌打损伤:拔毒散鲜叶捣烂,加红糖或酒调敷患处。(《云南中草药选》)

③治乳汁不通:拔毒散三至五钱,炖猪脚服。(《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拔毒散

药材名称拔毒散

拼音Bá Dú Sàn

英文名Herb of Szechwan Sida

别名王不留行、小尼马庄柯、巴掌叶、小拔毒、尼马庄柯、妈妈多、肯麻头、小迷马桩、白背黄花稔、小黄药、迷马桩棵、小克麻、小路边站。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拔毒散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da szechuensis Matsuda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拔毒散 直立亚灌木,高约1m。小枝被星状长柔毛。叶二型;叶柄长5-10mm,被星状柔毛;托叶钻形,较短于叶柄;下部的叶宽菱形至扇形,长2.5-5cm,宽近似,先端短尖至浑圆,基部楔形,边缘具2齿,上部的叶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形,长2-3cm,两端钝至浑圆,上面疏被星状毛或糙伏毛至几无毛,下面密被灰色星状毡毛。花单生或簇生于小枝端,花梗长约1cm,密被星状粘毛,中部以上具节;萼杯状,长约7mm,裂片三角形,疏被星状柔毛;花黄色,直径1-1.5cm,花瓣倒卵形,长约8mm;雄蕊往长约5mm,被长硬毛。果近圆球形,直径约6mm,分果爿8-9,疏被星状柔毛,具短芒。种子黑褐色,平滑,长2mm,种脐被白色柔毛。花期6-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荒坡灌丛、松林边、路旁和沟谷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

性味苦;寒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下乳;活血;利湿;解毒。主乳汁不下;乳痈;痈肿;小便淋涩;泄泻;痢疾;闭经;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治妇人乳汁不通,乳痈、乳结、红肿,消诸疮肿毒;治小儿尿血,血淋,祛皮肤瘙痒,消风解热。梗叶细末,醋调敷痈疽疮毒溃散。

2.《云南中草药》:活血祛瘀,拔毒,接骨,通乳。治经闭,疔疮,枪伤,骨折。

3.《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拔毒生肌。治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肠炎,菌痢。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南川升麻

    药材名称南川升麻拼音Nán Chuān Shēnɡ Má别名小升麻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南川升麻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micifuga nanchuanensis Hsiao采收和储藏:

  • 樟树果

    药材名称樟树果拼音Zhānɡ Shù Guǒ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红叶木姜子的果实。8~9月采摘。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枝褐红色。叶互生,狭长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4

  • 地贵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贵草药材名称地贵草拼音Dì Guì Cǎo来源茜草科地贵草Ophiorrhiza succirubra King,以根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辛,温。功能主治

  • 粉条儿菜

    药材名称粉条儿菜拼音Fěn Tiáo ér Cài别名肺筋草、小肺筋草[四川]、金线吊白米、蛆儿草、蛆芽草来源百合科肺筋草(粉条儿菜)属植物肺筋草Aletris spic

  • 桉油

    药材名称桉油英文名OLEUM EUCALYPTI来源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Sieb.

  • 藏茄

    《中药大辞典》:藏茄药材名称藏茄拼音Zànɡ Qié别名樟柳柽、唐传那保(藏名)出处《陕甘宁肯中草药选》来源为茄科植物唐古特莨菪的根和种子。根:9~10月采挖,洗去泥沙,除去外皮、

  • 鷩雉

    药材名称鷩雉拼音Bì Zhì别名赤鷩(《山海经》),鵕鸃(《汉书》),采鸡(《逸周书》),锦鸡(《禽经》),金鸡(《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雉科动物红腹锦鸡的肉。原形态体长

  • 野茶辣

    药材名称野茶辣拼音Yě Chá Là别名软柏木、大苦木、假吴萸、鱼胆木、假茶辣、鱼苦胆、山黄皮、老鸦饭、亚洛轻、石岩青、亚罗青、野胡椒、抱鸡婆、老鸦树、罗汉香、白酒药、野白腊。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

  • 艾片

    药材名称艾片拼音ài Piàn别名艾脑香(《现代实用中药》),艾粉、结片(《药材资料汇编》)。出处《增订伪药条辨》来源为菊科植物艾纳香叶片的加工品。植物形态参见"艾纳香&

  • 珍珠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珍珠莲药材名称珍珠莲拼音Zhēn Zhū Lián别名毛发唐松草来源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细丝唐松草Thalictrum trichopus Franch.,以根入药。秋季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