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木芙蓉叶

木芙蓉叶

药材名称木芙蓉叶

拼音Mù Fú Rónɡ Yè

别名拒霜叶(《世医得效方》),芙蓉花叶(《普济方》),铁箍散(《湖南药物志》)。

出处《纲目》

来源锦葵科植物木芙蓉叶片,夏、秋二季,剪下叶片,晒干。须经常复晒,存放干燥通风处。

性状干燥叶片,有叶柄,粗约0.3厘米,黄褐色;叶片大形,常折叠,叶面灰绿色,叶背淡绿色,脉隆起,枝灰色星状毛。

性味辛,平。

①《本草图经》:"味辛,平,无毒。"

②《纲目》:"微辛,平,无毒。"

归经《玉揪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治痈疽焮肿,缠身蛇丹,烫伤,目赤肿痛,跌打损伤。

①《本草图经》:"敷贴肿毒。"

②《滇南本草》:"可箍疮出头。"

③《纲目》:"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

④《玉楸药解》:"清风泄热,凉血消肿。"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用接骨。"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敷。

复方①治阳疮肿疡,根脚散漫:五倍子一两(微炒),生大黄四钱,秋芙蓉叶六钱。醋一钟入杓内熬滚,投药末搅匀,敷患上留顶,以纸盖之,干则以醋扫之。一方加寒食面五钱。阴疽以及皮色不变、脓肿无头者,不可敷。(《疡医大全》吴氏铁箍散

②治阳疮红焮,收根束毒:芙蓉叶(秋采)六钱,榆面二两,生大黄五钱,皮硝一两。研细,葱汁、童便调敷留顶,不特收束根脚,初起敷之可消。(《疡医大全》芙蓉膏)

③治痈疽肿毒:重阳前取芙蓉叶(研末),端午前取苍耳(烧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调涂四围,其毒自不走散。(《简便良方》铁井阑)

④治缠身蛇丹(带状疱疹):木芙蓉鲜叶,阴干研末,调米浆涂抹患处。(《福建中草药》)

⑤治汤火灼疮:油调荚蓉末敷。(《奇效良方》)

⑥治赤眼肿痛:荚蓉叶末,水和,贴太阳穴。(《飞鸿集》清凉膏)

⑦治小儿患锁喉:芙蓉叶捣汁,和鸡蛋煎成小块,贴囟门及肚脐。(《岭南采药录》)

⑧治久咳羸弱:九尖拒霜叶为末,以鱼鲊蘸食。(《世医·得效方》)

⑨治偏坠作痛:芙蓉叶黄柏各二钱。为末,以木鳖子仁一个,磨醋调涂阴囊。(《简便单方》)

⑩治小儿惊风肚痛及急惊风:木芙蓉嫩叶,捣烂,和入鸡蛋煎熟作饼,贴儿脐上,冷则随换。(《岭南采药录》)

临床应用①治疗局部化脓性感染

取木芙蓉叶、花晒干,研粉过筛,加凡士林调制成1:4软膏,外敷患处(已溃者敷四周);亦可制成纱条用作疮口引流。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治疗疖、痈、蜂窝织炎、乳腺炎、深部脓肿等外科感染,早期能消肿、止痛、促进吸收,中晚期可加速局限,破溃排脓。应用过程中未发现有中毒、局部皮炎或其他并发症。

②治疗烫伤

用木芙蓉叶1斤(鲜叶加倍),加凡士林2斤,文火煎熬至叶枯焦,过滤去渣,摊于消毒敷料上,或制成芙蓉叶膏纱布外敷,每日换药1次。治疗133例,烫伤面积最小为1%,最大为30%,多数为Ⅰ~Ⅱ°。除少数患者由于感染等原因配合其他中草药及抗菌素治疗外,均单用外敷。治疗时间最短3天,最长68天。芙蓉膏对烫伤具有收敛作用,能促使创面渗出液吸收,分泌物减少;用药后局部凉爽舒适、能迅速止痛。创面愈合很少瘢痕,无副作用。

③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芙蓉叶晒干粉碎,过80号筛,将细粉用鸡蛋清调匀,涂于油纸上,贴于患处,外用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换药2次,直至肿消。经治16例,用药后平均2~3天体温降至正常,4~6天肿胀消退;并发睾丸炎3例,平均10天治愈。平均住院7.5天。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朱蕉

    药材名称朱蕉拼音Zhū Jiāo别名铁树、朱竹、铁莲草、红叶铁树、红铁树出处朱蕉,原名铁树,入药始见于《药性考》。1.《纲目拾遗》载之曰:“(铁树)出东洋,舶上带来,叶如篦箕,生两旁,作细尖瓣。”2.

  • 豪猪肚

    《中药大辞典》:豪猪肚药材名称豪猪肚拼音Háo Zhū Dǔ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豪猪科动物豪猪的胃。性味①《纲目》:"寒,无毒。"②姚可成《食物本草》:"甘,

  • 脓见愁

    《中药大辞典》:脓见愁药材名称脓见愁拼音Nónɡ Jiàn Chóu别名黄花母、黄花雾、黄花草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小柴胡的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小灌木,直立或

  • 《中药大辞典》:酱药材名称酱拼音Jiànɡ出处《别录》来源系用面粉或豆类,经蒸罨发酵,加盐、水制成的糊状物。化学成分酱以大豆或面粉为主要原料,每100克酱的一般化学组成如下:㈠豆瓣酱水分39

  • 獭皮毛

    《中药大辞典》:獭皮毛药材名称獭皮毛拼音Tǎ Pí Máo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皮毛。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水癊病,煮汁服。"摘录《中药大辞典

  • 萱藻

    药材名称萱藻拼音Xuān Zǎo英文名algae别名海麻线、海嘎、捞子筋、黄海菜、海菜管、海通草出处始载于《海藻药物》。来源药材基源:为萱藻科植物萱藻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ytosiphon

  • 墙草根

    《中药大辞典》:墙草根药材名称墙草根拼音Qiánɡ Cǎo Gēn别名白石薯、田薯(《福建中草药》),石薯、软骨石薯(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荨麻科植物墙草的根。全

  • 豉虫

    《中药大辞典》:豉虫药材名称豉虫拼音Chǐ Chónɡ别名豉母虫(《补缺肘后方》)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豉虫科昆虫豉虫的全虫。原形态体椭圆形,雄虫长约7毫米,雌虫较大。色黑或黄,有光泽。头顶

  • 雉子筵根

    《中药大辞典》:雉子筵根药材名称雉子筵根拼音Zhì Zǐ Yán Gēn出处《中草药通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莓叶委陵菜的根及根茎。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雉

  • 阔叶赤车使者

    药材名称阔叶赤车使者拼音Kuò Yè Chì Chē Shí Zhě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南海楼梯草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tostema eduleC.B.Rod.[E.plat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