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杨梅树

杨梅树

药材名称杨梅树

拼音Yánɡ Méi Shù

别名大树杨梅、野杨梅(《云南中草药》)。

出处《云南中草药》

来源杨梅科植物杨梅树皮根皮。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原形态常绿乔木,高5~15米。树皮灰褐色;小枝和芽密生毡毛,皮孔密而明显。单叶互生,聚生于枝的上部,革质,楔状倒卵形至倒披针状倒卵形,长5~1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或偶在中部以上有少数圆齿或锯齿,叶下面有极稀疏金黄色腺体。穗状圆锥花序腋生;雄花序长6~8厘米,苞片密,覆瓦状排列,每苞腋内有一雄花,雄蕊3~7;雌花序因分枝极缩短,仅有1~4能孕苞片而似穗状,长2~3.5厘米,每苞片腋内生一雌花,子房有2细长鲜红色花柱枝。核果椭圆形,略压扁,熟时红色,外面有乳头状凸起,外果皮肉质,多汁液及树脂。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向阳的林中。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云南中草药》:"涩,平。"

功能主治消炎,收敛,止泻,上血,止痛,治痢疾,肠炎,崩漏,胃痛。

①《云南中草药》:"树皮消炎止血,收敛止泻。治血崩,痢疾,胃痛,胃溃疡。"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根皮消肿散瘀,止痛,杀虫,收敛。治痢疾,肠炎,腰肌劳损,跌打扭伤,湿疹,秃头疮,慢性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泡酒。外用:研末撒或熬膏涂。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鹊豆

    药材名称鹊豆别名鹊仔豆、雀仔豆、紫扁豆、黑扁豆来源豆科鹊豆Dolichos cultatus Thunb.,以叶、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甘、微辛,温。功能主治祛风行气,升清降浊,和中益肾。主治头

  • 马鞭石斛

    药材名称马鞭石斛拼音Mǎ Biān Shí Hú英文名Herba Dendroilii Fimbriati别名大黄草、马鞭杆、旱马棒来源为兰科植物流苏石斛Dendrobium fi

  • 马桂花

    《中药大辞典》:马桂花药材名称马桂花拼音Mǎ Guì Huā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紫金牛科植物长圆叶酸藤子的果实。夏秋采摘,晒干。原形态长圆叶酸藤子,又名:断骨藤、多脉信筒子。藤状灌木

  • 金鱼

    《中药大辞典》:金鱼药材名称金鱼拼音Jīn Yú别名朱砂鱼(《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鲤科动物金鱼的肉或全体。原形态是鲫鱼的变种。种类很多,形态变异甚大。体形有长身和短身二型,体

  • 蝶毛菌

    药材名称蝶毛菌拼音Dié Máo J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毛革盖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iolus hirsutus(Wulf.ex Fr.)Quel.[Trametes hi

  • 毒芹根

    《中药大辞典》:毒芹根药材名称毒芹根拼音Dú Qín Gēn别名走马芹(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出处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毒芹的根。采后洗净,晒干。

  • 大苞芹

    药材名称大苞芹拼音Dà Bāo Qín别名大天胡荽、双叉草、山荷叶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马蹄芹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ckinsia hydrocotyloides Franch.采收

  • 小蓑衣藤

    药材名称小蓑衣藤拼音Xiǎo Suō Yī Ténɡ别名小木通(《中国药植志》)。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毛茛种植物小蓑衣藤的根或茎叶。全年可采。原形态落叶蔓生灌木,高可达5米。茎绿色至褐色

  • 雨韭

    《中药大辞典》:雨韭药材名称雨韭拼音Yǔ Jiǔ别名浮蔷(《救荒野谱》),青茨菇花(汪连仕《采药书》),蓝鸟花(《植物名汇》)。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雨久花科植物雨久花的全草。原形态雨久花(《花镜》)

  • 母菊

    《中药大辞典》:母菊药材名称母菊拼音Mǔ Jú别名欧药菊、洋甘菊(《湖南药物志》)。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菊科植物母菊的花或全草。5~7月采取花朵或全草,晒干备用。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