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榕须

榕须

《中药大辞典》:榕须

药材名称榕须

拼音Rónɡ Xū

别名半天吊(《生草药性备要》),吊风根、榕树须(《岭南采药录》),榕树吊须(《广东中药》)。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桑科植物榕树气根。全年可采。割下气根,扎成小把,晒干。

原形态榕树(《南方草木状》),又名:倒生树(《粤志》),倒生木、不死树(《纲目拾遗》),细叶榕(《岭南采药录》),正榕、官榕木,小叶榕

常绿大乔木,高20~25米,胸径达2米以上,干多分枝扩散;树冠扩大成伞状;树皮不剥落,具白乳汁;由干抽出气根,可垂及地,挺直如柱。叶互生,革质,阔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4~10厘米,宽2~5.5厘米,基部楔形或圆形,先端钝、短渐尖,全缘,两面均无毛,侧脉5~6对,表面不明显;叶柄长7~15毫米.隐头花序单生或双生于叶腋内,倒卵球形,直径约5~10毫米,初乳白色,熟时黄色或淡红色,基部苞片3,阔卵形,钝;雄花花被3~4,雄蕊1;雌花花被片3,柱头长;瘿花似雌花。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树皮(榕树皮)、叶(榕树叶)、树脂(榕树胶汁)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村边坡地、河边,有时塔顶及峭壁亦有生长。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云南、浙江、贵州等地。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性状干燥气根呈木质细条状,长1米左右,基部较粗,径4~8毫米,末端渐细,往往分枝,有时簇生6~7条支根。表面红褐色,外皮多纵裂,有时剥落,皮孔灰白色,呈圆点状或椭圆状。质脆,皮部不易折断,断面木部棕色。以条细、红褐色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酚类、氨基酸、有基酸、糖类。

性味苦涩,平。

①《南宁市药物志》:"涩,平。"

②《广西中药志》:"味苦涩,性温,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活血解毒。治流感,百日咳,麻疹不透,扁桃体炎,眼结膜炎,痧气腹痛,风湿骨痛,鼻衄,血淋,跌打损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浸酒饮,治伤散瘀。"

②《岭南杂记》:"制药可以固齿。"

③《岭南采药录》:"煎水熏洗痔疮;浸酒治跌打,能散瘀;煎作茶饮,可验麻风真假,真者觉其味甘。"

④《陆川本草》:"接骨,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断筋折骨。"

⑤《广西中药志》:"祛风湿,活血,止痛,清热,解毒,利尿。治风湿骨痛。"

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发汗透疹。治流感,感冒,扁桃体炎,眼结膜炎,疟疾,百日咳,麻疹不透。"

⑦《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解热去痧,消炎止咳。治斑痧大热,伤寒夹色,鼻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碎酒炒敷或煎水洗。

复方①治关节风湿痛以及脚筋紧张,屈伸不利:榕树倒抛根合童便煎洗患处。(《泉州本草》)

②治关节风湿痛:格树气根二至四两。酒水煎服。或用气根煎汤洗患处。(《福建中草药》)

③治跌打损伤:榕树气根二两。或加樟树二重皮三至五钱。水煎冲酒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血淋:榕树倒抛根鲜者一两半(干者八钱)。合冰糖炖服,每日一次,续服四、五次。(《泉州本草》)

⑤治小便不通:榕树吊须一把,沙糖、米酒各适量。水煎服。(《岭南草药志》)

⑥治疝气,子宫脱垂:榕树干气根一两,瘦猪肉适量。水炖服。(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

⑦固齿,止牙痛:榕根须,摘断,入竹管内,将盐塞满,以泥封固;火煅存性为末,擦牙,摇动者亦坚。竹管不用。(《纲目拾遗》)

⑧治牙痛,能消肿止痛杀虫:榕须、皂角。煎水含之:冷则吐,吐则再含。(《岭南采药录》)

⑨治喉蛾:榕树须六两。黑醋一汤碗,煎好,候温含漱。(《岭南草药志》)

⑩治湿疹,阴痒:榕树气根适量。煎水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⑾治神经性皮炎:鲜榕树须,捣烂外敷。(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榕须

药材名称榕须

拼音Rónɡ Xū

别名半天吊、榕根须、吊风根、榕树须、榕树倒抛根、榕树吊须、乌松、老公须、倒吊松根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纲目拾遗》:按《泉州府志》:榕有二种,一种矮而盘桓,其须着地,复生为树。一种名赤榕,上耸广大。二种荫最宽广,入药用有须者。

来源药材基源: 为桑科植物榕树的气生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Microcarpa L.[F.Retusa auct.Non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割下气生根,扎成小把,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常绿大乔木,高15-25m,胸径50-70cm。全株有乳汁。老枝上有气牛根(榕须),下垂,深褐色。单叶互生;叶柄长7-12mm;托 叶披针形,长约8mm;叶片草质而稍带肉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 或倒卵形,长3.5一8scm,宽3-4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上面 深绿色,光亮,下面浅绿色,全线或浅波状;基出脉3条,侧脉纤细,3-10对。隐头花序(榕果)单生或成对腋生或着 生于已落枝叶腋,扁球形,直径5-10mm,成熟时黄色或微红 色,基部苞片阔卵形,宿存,无总花梗;雄花、瘿花和雌花生于同 一花序托内,花间有少数刚毛,雄花散生内壁,花被片3,近匙 形,雄蕊1,花药与花丝等长;瘦花无梗或具短梗,花被片3,广匙 形,花柱侧生,短;雌花无梗或具短梗,花被片与瘿花相似,但较 小,花柱侧生,短于子房,柱头棒形。瘦果小,卵形。花、果期44-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800m的林绿或旷野,野生或植为行道树。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干燥气生根呈木质细条状,长1m左右,基部较粗,直径4-8mm,末端渐细,多分枝,有时簇生6-7条支根。表面红褐色,外皮 多纵裂,有时剥落,皮孔灰白色,呈圆点状或椭圆状。质韧,皮部不易折断,断面木部棕色。气微,味苦、涩。

以条细、红褐色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类[1]。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散风热;祛风湿;活血止痛。主流感;百日咳;麻疹不透;扁桃体炎;结膜炎;风湿骨痛;痧气腹痛;久痢;胃痛;白带;湿疹;阴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碎酒炒敷或煎水洗。

复方①治关节风湿痛以及脚筋紧张,屈伸不利:榕树倒抛根合童便煎洗患处。 (《泉州本草》)②治关节风湿痛:榕树气根二至四两。酒水煎服。或用气根煎汤洗患处。(《福建中草药》)③治跌打损伤:榕树气根二两。或加樟树二重皮三至五钱。水煎冲酒服。 (《福建中草药》)④治血淋:榕树倒抛根鲜者一两半(干者八钱)。合冰糖炖服,每日一次,续服四、五次。(《泉州本草》)⑤治小便不通:榕树吊须一把,沙糖、米酒各适量。水煎服。 (《岭南草药志》)⑥治疝气,子宫脱垂:榕树干气根一两,瘦猪肉适量。水炖服。(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⑦固齿,止牙痛: 榕根须,摘断,入竹管内,将盐塞满,以泥封固;火锻存性为末,擦牙;摇动者亦坚。竹管不用。(《纲目拾遗》)⑧治牙痛、能消肿止痛杀虫: 榕须、皂角。煎水含之,冷则吐,吐则再含。 (《岭南采药录》)⑨治喉蛾:榕树须六两。黑醋一汤碗,煎好,候温含漱。(《岭南草药志》)⑩治湿疹,阴痒:榕树气根适量。煎水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11.治神经性皮炎: 鲜榕树须,捣烂外敷。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浸酒饮,治伤散瘀。

2.《岭南杂记》:制药可以固齿。

3.《岭南采药录》:煎水熏洗痔疮;浸酒治跌打,能散瘀;煎作茶饮,可验麻风真假,真者觉其味甘。

4.《陆川本草》:接骨,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断筋折骨。

5.《广西中药志》:祛风湿,活血,止痛,清热,解毒,利尿。治风湿骨痛。

6.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发汗透疹。治流感,感冒,扁桃体炎,眼结膜炎,疟疾,百日咳,麻疹不透。

7.《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解热去痧,消炎止咳。治癍痧大热,伤寒夹色.鼻衄。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麻黄根

    《中国药典》:麻黄根药材名称麻黄根拼音Má Huánɡ Gēn英文名RADIX EPHEDRAE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或中麻黄Ephe

  • 小叶杨

    药材名称小叶杨拼音Xiǎo Yè Yá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小叶杨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pulus simonii Car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晒干。原形态小叶杨,乔木,高达

  • 大青草

    《中药大辞典》:大青草药材名称大青草拼音Dà Qīnɡ Cǎo别名青泽兰、化痰清(《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出处《苏州本产药材》来源为爵床科植物水蓑衣的全草。夏、秋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原

  • 松寄生

    药材名称松寄生拼音Sōnɡ Jì Shēnɡ别名松上寄生出处松寄生之名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纲目拾遗》所载之松上寄生,其原植物很可能包括本品。今有人考《植物名实图考》之柏寄生为本品,但详观附图,两

  • 西洋菜干

    《中药大辞典》:西洋菜干药材名称西洋菜干拼音Xī Yánɡ Cài Gān出处《生草药手册》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豆瓣菜的全草。冬、春收采,晒干。原形态豆瓣菜,又名:水芥菜、水蔊菜、水

  • 小垂头菊

    药材名称小垂头菊拼音Xiǎo Chuí Tóu Jú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矮垂头菊的全草或花序。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emanthodium humile Maxim.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

  • 莪术

    《中国药典》:莪术药材名称莪术拼音é Shù英文名RHIZOMA CURCUMAE别名温莪术、蓬莪术、山姜黄、芋儿七、臭屎姜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

  • 大粘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粘药药材名称大粘药拼音Dà Nián Yào别名土升麻、大榄、红雾水葛、青白麻叶、籽藤来源荨麻科大粘药Pouzolzia sanguinea (Bl

  • 硬皮马勃

    药材名称硬皮马勃拼音Yìnɡ Pí Mǎ Bó来源药材基源:为硬皮马勃科真菌大孢硬皮马勃、光硬皮马勃、多根硬皮马勃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大孢硬皮马勃SclerodermabovistaFr

  • 大花糙苏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花糙苏药材名称大花糙苏别名老鼠刺来源唇形科大花糙苏Phlomis megalantha Diel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山西、四川。性味苦、微辛,凉。功能主治祛风,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