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猬菊

猬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猬菊

药材名称猬菊

来源菊科猬菊Takaikatzuchia lomonossowii (Trautv.) Kitag. et Kitam.,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内蒙古、华北、甘肃、宁夏。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破血行瘀,凉血,止血。主治外伤,出血,吐血,鼻出血,子宫功能性出血;外用治疮毒痈肿。

用法用量5钱,配方用。外用鲜叶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猬菊

药材名称猬菊

拼音Wèi Jú

别名大蓟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猬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kaikatzuchia lomonossowii (Trautv.) Kitag. Et Kitam. [Carduus lomonossowii Trautv.]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猬菊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茎直立,具纵沟棱,密被灰白色绵毛,分枝或不分枝。基生叶长圆状披针形,长8-15cm,宽3-6cm,先端钝尖,基部渐狭成柄,羽状分裂,边缘有小刺尖,上面淡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绵毛;茎生地长圆形,向上渐小,忆裂或齿状缺刻,有小刺尖。基部沿茎下延成窄翅。头状花序,单生枝端;总苞卵形,直径3-5cm,被蛛丝状毛;总苞片多层,线状披针形,具硬锐尖头,暗紫色;花冠暗紫色,全为管状花,裂片5,先端钩状内弯;花药尾部结合成鞘状,包围花丝。瘦果,长圆形,长约5mm,稍扁,无毛,基部着生面稍歪斜;冠毛污黄色,不等长,有小锯齿,基部结合。花、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疮痈肿毒;瘰疬;吐血;衄血;子宫功能性出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岩枇杷

    药材名称岩枇杷拼音Yán Pí Pá别名岩莴苣、蛛毛苣苔、回生草、红毛旋蒴、苣苔、旋蒴苣苔、消毒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锈毛旋蒴苣苔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a rufercens Fr

  • 榄仁树皮

    药材名称榄仁树皮拼音Lǎn Rén Shù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使君子科植物榄仁树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rminalia catappa L.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大乔木

  • 马比木

    《中药大辞典》:马比木药材名称马比木拼音Mǎ Bǐ Mù别名公黄珠子、追风伞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茶茱萸科植物海桐假柴龙树的根皮。全年可采。原形态灌木,嫩枝有毛,后变平滑。叶互生,叶片长椭圆

  • 射尿(虫另)

    药材名称射尿(虫另)拼音Shè Niào ( Chónɡ Lìnɡ )英文名Discoloration Rhacophorus别名青竹(虫另)、游蛙、油(虫另)出处出自《陆川本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树娃

  • 白英

    药材名称白英拼音Bái Yīnɡ别名白毛藤、白草、毛千里光、毛风藤、排风藤、毛秀才、葫芦草、金线绿毛龟来源本品为茄科茄属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 [S. dulc

  • 光明盐

    《中药大辞典》:光明盐药材名称光明盐拼音Guānɡ Mínɡ Yán别名石盐(《唐本草》),圣石(《蜀本草》),水晶盐(《纲目》)。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天然的食盐结晶。全年可采,采

  • 叩头虫

    《中药大辞典》:叩头虫药材名称叩头虫拼音Kòu Tóu Chónɡ别名跳百丈(《纲目拾遗》),跳搏虫、膈膊虫(《中国医学大辞典》),跳米虫、蛷(《动物学大辞典》),剥剥跳

  • 马缨花

    《中药大辞典》:马缨花药材名称马缨花拼音Mǎ Yīnɡ Huā别名密筒花、红山茶、杜鹃、麻力光(《云南中草药选》),映山红(《贵州药植名录》),苍山杜鹃(《广西植物名录》)。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

  • 台湾磨盘草

    药材名称台湾磨盘草拼音Tái Wān Mó Pán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Guinea Abutilon别名台磨盘草、几内亚磨盘草。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

  • 黑果拨毒散

    药材名称黑果拨毒散拼音Hēi Guǒ Bō Dú Sàn英文名Blackfruit Knotweed出处始载于《云南种子植物名录》。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德氏蓼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