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白背杨

白背杨

药材名称白背杨

拼音Bái Bèi Yánɡ

出处《广西植物名录》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银白杨。春、夏季采收。

原形态乔木,高10~35米。幼枝密生白色绒毛;冬芽圆锥形,有白色绒毛,或仅边缘有细柔毛。单叶互生,长短枝叶形有显着区别:长枝的叶宽卵形或三角卵形,长5~12厘米,宽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3~5掌状圆裂或不裂,有钝齿,幼时两面密生白色绒毛,以后上面的绒毛脱落,下面的不落;短枝的叶较小,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叶柄长2~5厘米,有白色绒毛。雄花序长3~7厘米;苞片有长睫毛;雄蕊6~10;雌花序长2~4厘米;柱头2,2裂,红色。蒴果,无毛。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分布东北、华北、西北以及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叶和树皮中含少量糖甙。根中含7-ο-甲基香橙素。

功能主治祛痰、消炎、平喘、止咳。治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用银白杨叶制成不同剂型于不同季节共观察1115例,平均有效率在88%左右,显效率为52%左右。对咳、痰、喘均有疗效,但平喘作用稍差;生效时间多在服药后3~5天。对虚寒型疗效较好,肺燥型次之,痰热型较差。疗程长者疗效较高。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剂型及用法:㈠1:2糖浆剂一日服3次,每次10毫升。㈡注射剂一肌肉注射,每日一次,每次1毫升(含生药2克)。㈢浸膏丸一每次10粒,日服3次(每日总量相当生药25克);部分病例同时并用注射剂或加服百蕊草(每次5钱,冲泡后分3次服)。初步观察,各种剂型的疗效无明显差别。副作用:无严重副作用,仅少数患者有胃部不适,口干、腹泻、面部轻度浮肿等反应,个别出现皮疹;一般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连香树果

    药材名称连香树果拼音Lián Xiānɡ Shù Guǒ别名芭蕉香清、山白果来源药材基源:为连香树科植物连香树的成熟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

  • 宽穗兔耳风

    药材名称宽穗兔耳风拼音Kuān Suì Tù ěr Fēnɡ别名刀口药、白胡子狼毒、大叶一支箭、青皮草来源菊科宽穗兔耳风Ainsliaea triflora (Buch. Ham.

  • 貒骨

    《中药大辞典》:貒骨药材名称貒骨拼音Tuàn Gǔ别名土猪骨(《四川中药志》)。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鼬科动物猪獾的四肢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貒肉"条。生境分部产于四川。

  • 苦茄

    《中药大辞典》:苦茄药材名称苦茄拼音Kǔ Qié出处《国药的药理学》来源为茄科植物千年不烂心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千年不烂心(《植物名实图考》)多年生蔓生草本或亚灌木,长约2.5

  • 公鸡头叶

    药材名称公鸡头叶拼音Gōnɡ Jī Tóu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贯众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摘取叶,洗净,鲜用或晒干。原形态植株高30-70cm。根茎短而斜升,

  • 白蔹子

    《中药大辞典》:白蔹子药材名称白蔹子拼音Bái Liǎn Zǐ出处《药性论》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蔹"条。功能主治《药性论》:"治温疟

  • 华南铁角蕨

    药材名称华南铁角蕨拼音Huá Nán Tiě Jiǎo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华南铁角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lenium austrochinense Ching采收和储藏:

  • 山牛毛毡

    《中药大辞典》:山牛毛毡药材名称山牛毛毡拼音Shān Niú Máo Zhān别名田高梁、牛毛草、牛毛毡(《贵州民间药物》),褐穗飘拂草(《广州植物志》),片角草(《中国植物志》)

  • 蛇疙瘩

    药材名称蛇疙瘩别名红姜、野黄姜、岩陀、毛头寒、半边伞、紫姜、大红袍、岩七、红升麻[云南]来源虎耳草科鬼灯檠属植物羽叶鬼灯檠Rodgersia pinnata Franch.,以根状茎入药。夏秋采集,晒

  • 麒麟吐珠

    药材名称麒麟吐珠拼音Qí Lín Tǔ Zhū别名青丝线、麒麟塔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虾衣草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ejerella guttata (Brand.) Brem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