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石蜐

石蜐

《中药大辞典》:石蜐

药材名称石蜐

拼音Shí Jié

别名紫蜐(《苟子》),龟脚(《纲目》),龟脚蛏(《纲目拾遗》),观音掌(《药材资料汇编》)。

出处《纲目》

来源为铠茗荷儿科动物石蜐

原形态为大型的有柄蔓足类。雌雄同体。体分头状部和柄部;全角很象龟脚。头状部宽3厘米,高2厘米,呈淡黄绿色,由8块大的主要壳板及基部24片小型壳板所成,每壳的表面都有明显的生长线;小壳板片数随个体而增减。柄部长宽各约3厘米,软而黄褐色,外表被细小的石灰质鳞片,排列紧密,全体以腹面向上,头部皮肤呈折皱状,伸长以包体部,形成外套。触角退化;口器有大颚1对,小颚2对。胸部有显着的胸肢6对,顶端弯曲如蔓。

以柄部固着于海水澄清的岩石隙缝中,常密集成群。时以蔓足伸出壳外,摄食小动物。

生境分部分布东海、南海和台湾。

性味《纲目》:"甘咸,平,无毒。"

功能主治①《纲目》:"利小便。"

②《海南解语》:"下寒澼,消积痞湿肿胀。虚损人以米酒同煮食,最补益。"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石蜐

药材名称石蜐

拼音Shí Jié

英文名Barnacle

别名紫砝、龟脚、佛手蚶、龟脚蛏、观音掌、龟足

出处出自《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铠茗荷科动物石蜐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tella mitella(Linnaeus)[Pollicipes mitella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取肉,鲜用。

原形态石蜐,雌雄同体。为大型的有柄蔓足类。体分头状部和柄部。一般个头状部宽给30mm,宽22mm,呈淡黄绿色,由8块大的主要壳板组成;包括最短小的吻板1块,其次为基部宽大、呈斜三角形的楯板2块,其后为单个的峰板1块,以及基部一排具有约24片小型壳板所组成。每壳板的表面均有明显的生长线;小壳板片数可随个体而增减。柄部长、宽各约30mm,黄褐色,肉质柔软可食,外表被有排列紧密的细小石灰质鳞片。全体以腹面向上,头部形成外套以包体部,触角退化,口器有大颚1对,小颚2对,并具能卷曲的蔓状双肢型胸肢6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常密集成群,以柄部固着于中、高潮地带、海水澄清的岩石缝中,柄部有伸缩性,时以蔓足伸出壳外,摄食小动物,一遇触动即紧缩入石缝中。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沿岸。

药理作用1.抗心肌缺血的作用,100%水煎醇沉液或100%水煎液、100%酶解液、100%酸解液20ml/kg腹腔注射能显着提高小鼠心肌缺氧耐受力,使负压缺氧环境中小鼠存活率显着提高。预先给予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再减压,其保护作用明显。家兔自身对照表明,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注射石蜐提取液有一定改减速作用。它能收缩兔耳血管,但对离体兔心冠脉血流量几无影响。水煎液给小鼠灌胃,作用略差。

2.对平滑肌的作用,石蜐提取液能使离体兔肠的节律性收缩加强,但对乙栈胆碱和氯化钡所致肠段强直性收缩有解痉作用,浓度增高时能完全对抗,使张力降低至基本线水平,收缩曲线恢复,振幅大。提取液亦能部分对抗药物引的豚鼠离体子宫强直性收缩。

3.其他作用,石蜐提取液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提高小鼠对热、电刺激的疼痛反应阈值(以反应时间为痛阈指标),并使自发性活动减少。提取液亦有明显的利尿作用,给药后家兔尿量增至3倍以上。

4.毒性,毒性较低,小鼠腹腔注射提取液的LD50为375+/-14.3g/kg(湿重)。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入脾、肾二经

功能主治利小便;消痞积。主小便不利;癖积;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20-200g。

各家论述1.《纲目》:利小便。

2.《海南解语》:下寒澼,消积痞湿肿胀。虚损人以米酒同煮食,最补益。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鼠妇

    《全国中草药汇编》:鼠妇药材名称鼠妇拼音Shǔ Fù别名潮湿虫、潮虫、地虱婆来源为平甲虫科动物平甲虫Armadillidium vulgare (Latreille)或鼠妇Porcellio

  • 芜菁

    《中药大辞典》:芜菁药材名称芜菁拼音Wú Jīnɡ别名葑(《诗经》),须、薞芜(《尔雅》),荛、大芥(《方言》),蔓菁(《礼记》郑玄注),葑苁(《尔雅》孙炎注),芥(陆玑《诗疏》),九英菘(

  • 酸不溜

    《中药大辞典》:酸不溜药材名称酸不溜拼音Suān Bù Liū别名分枝蓼、叉枝蓼、酸姜(《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来源为蓼科植物叉分蓼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原形态多

  • 阿月浑子

    药材名称阿月浑子拼音ā Yuè Hún Zǐ别名胡棒子、无名子。出处阿月浑子始载于《本草拾遗》,云:“阿月浑子……生西国诸蕃,云与胡榛子同树,一岁棒子,二岁浑子也。”《纲目》亦录着,引《海药本草》云:

  • 卵叶贝母

    药材名称卵叶贝母拼音Luǎn Yè Bèi Mǔ别名有瓜石斛、卜谢恣罗玛切瓦(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卵叶贝母兰的全草。7~9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附生草本。根状茎

  • 沙芥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芥药材名称沙芥拼音Shā Jiè别名沙芥菜、山萝卜来源十字花科沙芥Pugionium cornutum Gaertn ,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部东北、西北。性味全草:辛

  • 全毛悬钩子

    药材名称全毛悬钩子拼音Quán Máo Xuán Gōu Zi别名红毛猫耳扭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全毛悬钩子的全草。原形态常绿蔓生小灌木,高20~40厘

  • 路旁菊

    《中药大辞典》:路旁菊药材名称路旁菊拼音Lù Pánɡ Jú别名其米(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圆齿狗哇花的全草。7~8月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5

  • 姜黄草

    药材名称姜黄草拼音Jiānɡ Huánɡ Cǎo别名黄姜、老虎姜、猴节莲出处姜黄草始载《植物名实图考》二十三卷蔓草类,谓:“姜黄草,生滇南。蔓、叶俱如牵,根如姜而黄,极硬,以形得名。”据记载及附图,其

  • 方榄

    药材名称方榄拼音Fānɡ Lǎn别名三角榄。出处方榄始载于《纲目》橄榄条下,云:“又有一种方榄,出广西两江峒中,似橄榄而有三角或四角…”所述与本种相符。来源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方榄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