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竹蠹虫蛀末

竹蠹虫蛀末

《中药大辞典》:竹蠹虫蛀末

药材名称竹蠹虫蛀末

拼音Zhú Dù Chónɡ Zhù Mò

别名竹蛀屑(《圣惠方》)。

出处《纲目》

来源竹蠹虫科昆虫竹蠹虫幼虫蚀害竹秆后的蛀屑

功能主治《纲门》:"治聤耳出脓水,汤火伤疮。"

用法用量外用:撒敷或调涂。

复方①治聤耳出脓:竹蛀屑、狼牙、白蔹等分。同研令细,每用少许,纳于耳中。(《圣惠方》)

⑦治汤火灼烂:竹中蠹虫末,涂之。(《备急方》)

⑧治湿毒臁疮:枯竹蛀屑、黄柏末等分。先以葱、椒、茶汤洗净,搽之,日一上。(《纲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竹蠹虫蛀末

药材名称竹蠹虫蛀末

拼音Zhú Dù Chónɡ Zhù Mò

英文名frass by bamboo moth

别名竹蛀屑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粉蠹科动物褐粉蠹的幼虫蚀害竹竿后的蛀屑。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tus brunneus Steph.

采收和储藏:捕捉竹蠹虫时,同时收集竹竿蛀孔中的粉屑。

原形态褐粉蠹,体形小而细长,长约5mm,亦褐色。头部隐于前胸下,触角1对,从眼前直出,分11节,末端呈棍棒状。口器适于咀咬,上唇突出,大腮端具2齿,小腮须呈长丝状。前胸节能转动,翅2对。前翅为角质坚固的翅鞘,上有多数纵行的隆起;后翅膜质,适于飞翔。足3对,各有跗节5节。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栖于竹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去湿敛疮。主耵耳流脓水;湿毒臁疮;烧烫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撒敷或调涂。

各家论述《纲目》:治耵耳出脓水,汤火伤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藏茴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藏茴香药材名称藏茴香拼音Zànɡ Huí Xiānɡ别名黄蒿、马缨子、小防风来源伞形科藏茴香Carum carvi L.,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部甘肃、西藏。性

  • 三头灯心草

    药材名称三头灯心草来源灯心草科三头灯心草Juncus triceps Rostk.,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清热利尿。主治热病烦渴,喉炎,咳嗽,小儿烦躁,多啼。用法用量1~3钱。

  • 东北卫矛

    药材名称东北卫矛拼音Dōnɡ Běi Wèi Máo别名毛腺卫矛、鬼箭羽、卫矛、四棱树、毛叶卫矛。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毛脉卫矛的带翅茎枝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sacrosa

  • 安徽杜鹃

    药材名称安徽杜鹃来源杜鹃花科安徽杜鹃Rhododendron anhweiense Wi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安徽、浙江、江西。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根0.5~1两,水煎,冲黄酒

  • 岩泽兰

    药材名称岩泽兰拼音Yán Zé Lán别名天青地红、自来血、血经草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岩泽兰的全草。全年可采。原形态亚灌木。茎匍匐,红褐色,节处生根,上部

  • 芭蕉花

    《中药大辞典》:芭蕉花药材名称芭蕉花拼音Bā Jiāo Huā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性味甘谈微辛,凉。①《滇南本草》:&q

  • 吹火筒

    《全国中草药汇编》:吹火筒药材名称吹火筒拼音Chuī Huǒ Tǒnɡ别名尖叶绣球菊、狭叶绣球菊来源蔷薇科吹火筒Spiraea japonica L. f. var. acuminata Franch

  • 鳐鱼胆

    药材名称鳐鱼胆拼音Yáo Yú Dǎn别名劳子鱼胆、老板鱼胆来源药材基源:为鳐科动物孔鳐、何氏鳐及近缘种的胆囊。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Raja porosa Gunther2.Raja hollan

  • 石床

    药材名称石床拼音Shí Chuánɡ别名乳床、逆石、石笋来源药材基源:为钟乳液滴下后凝积成笋状者。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alactite采收和储藏:石灰岩山洞中采集,除去杂石,洗净。原形态晶体结构属

  • 龙爪豆

    药材名称龙爪豆拼音Lónɡ Zhuǎ Dòu别名虎爪豆、猫爪豆、龙爪黎豆、狗爪豆来源豆科龙爪豆Stizolobium cochinchinense (Lour.) Tanget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