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肉桂油

肉桂油

《中国药典》:肉桂油

药材名称肉桂油

拼音Ròu Guì Yóu

英文名OLEUM CINNAMOMI

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枝、叶经水蒸气蒸镏得到的挥发油

性状本品为黄色或黄棕色的澄清液体;有肉桂的特异香气,味甜、辛,露置空气中或存放日久,色渐变深,质渐浓稠。

本品在乙醇或冰醋酸中易溶。

相对密度应为1.055~1.070(附录ⅦA)。

折光率应为1.602~1.614(附录ⅦF)。

鉴别取本品,冷却至0℃,加等容的硝酸振摇后,即析出结晶性沉淀。

含量测定照气相色谱法(附录Ⅵ B)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聚乙二醇(PEG)-20M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10%;柱温190℃。理论板数按桂皮醛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桂皮醛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约50m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3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桂皮醛(C9H8O)不得少于75.0%。

功能主治驱风健胃。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02~0.2ml,一日0.06~0.6ml。

贮藏遮光,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肉桂油

药材名称肉桂油

拼音Ròu Guì Yóu

别名桂皮油(《中国药典》)。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用樟科植物肉桂树皮、枝、叶经蒸馏所得的芳香油

性状为黄色或黄棕色的澄明液体。有桂皮的特臭,味甜、辛。露置空气中,或存放日久,其色逐渐变深,质渐浓厚。微溶于水,能溶于相同体积的醇及冰醋酸中。

性味①《纲目拾遗》:"性热。"

②《广西中药志》:"味甜辛,性温。"

功能主治①《纲目拾遗》:"功同肉桂。"

②《广西中药志》:"芳香健胃,驱风。外用:治风湿及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冲,0.2~1分。外用:摩涂。

复方治各种疟:灯草一茎,约长三、四寸,以水稍润,再以肉桂油涂之,贴背脊风府穴,下至肺俞止,外以绵纸条封之。须临发前一、二时为之,或先一日更妙,贴后,次日发疟更重,嗣后渐减。(《养素园传信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裸柱菊

    药材名称裸柱菊拼音Luǒ Zhù Jú别名九龙吐珠、七星坠地、七星菊、大龙珠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裸柱菊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iua anthemifolia (Juss.) R. B

  • 粽巴叶

    药材名称粽巴叶拼音Zònɡ Bā Yè别名蜘蛛抱蛋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粽巴叶的根茎。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伏地横走,有多数须根。叶根生,嫩时卷曲

  • 天名精

    《中药大辞典》:天名精药材名称天名精拼音Tiān Mínɡ Jīnɡ别名茢薽、豕首(《尔雅》),麦句姜、虾蟆蓝(《本经》),天芜菁(叫、品方》),天门精、玉门精、彘颅、蟾蜍兰、觐、地菘、天蔓

  • 草本威灵仙

    药材名称草本威灵仙拼音Cáo Běn Wēi Línɡ Xiān别名九盖草、狼尾巴花、九节草、山鞭草、草玉梅、九轮草、斩龙剑、秆杆升麻、草龙胆、山红花、二郎箭出处本品是从宋代至清代药用威灵仙品种之一。

  • 香茅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茅药材名称香茅拼音Xiānɡ Máo别名柠檬茅、香巴茅、风茅来源禾本科香茅属植物香茅Cymbopogon citratus (DC.)Stapf,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

  • 乌奴龙胆

    《全国中草药汇编》:乌奴龙胆药材名称乌奴龙胆拼音Wū Nú Lónɡ Dǎn来源龙胆科龙胆属植物乌奴龙胆Gentiana urnula H. Smith [G. amoena C.

  • 马槟榔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槟榔药材名称马槟榔拼音Mǎ Bīnɡ Lɑnɡ别名屈头鸡、水槟榔、马大白、紫槟榔、太极子来源白花菜科山柑属植物马槟榔Capparis masaikaii Levl.,以种仁入药。

  • 木姜花

    药材名称木姜花拼音Mù Jiānɡ Huā别名鱼香菜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木姜花的叶。夏、秋采收。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茎方形,带紫红色,密被细短柔毛,上部有对生的分枝。叶对生;椭

  • 毛稔

    《中药大辞典》:毛稔药材名称毛稔拼音Máo Rěn别名山啄咯、红花野牡丹、豹牙郎(《广西药植名录》),豺狗舌、红爆牙狼(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野牡

  • 《中药大辞典》:莺药材名称莺拼音Yīnɡ别名黄鸟、仓庚(《诗经》),皇、商庚、鵹黄,楚雀(《尔雅》),青鸟(《左传》),鸧鹦(《易通卦验》),黄鹂鹠、黄莺、黄袍(陆玑《诗疏》),黄伯劳(《纲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