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胡豆草

胡豆草

《中药大辞典》:胡豆草

药材名称胡豆草

拼音Hú Dòu Cǎo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无柄黄芩全草

原形态直立草本。茎四方形,紫色,高25~35厘米。叶对生;三角状卵形,基生叶肾形,长0.7~2.3厘米,宽0.8~1.6厘米,先端钝,基部心脏形,边缘具波状锯齿,两面均光滑无毛,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几无柄。花生于叶腋;花萼钟状,2唇形,唇短而阔,全缘,花后封闭,上唇的背部有扩大的鳞片,果时脱落;花冠管长而突出,白色,近萼处紫色;雄蕊4,花药有毛;雌蕊1,子房4深裂,花柱基底着生。小坚果近球形,平压状,略被毛。花期7月。

性味性凉,味苦涩,无毒。

功能主治治风热目雾,感冒头昏,肝热耳鸣;消痈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6~1两。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胡豆草

药材名称胡豆草

拼音Hú Dòu Cǎo

英文名Herb of Sessile Skullcap

别名蜈蚣草、吊鱼杆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无柄黄芩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tellaria sessilifolia Hems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密生须根,节上生匍枝;茎高约50cm,纤维,微具翅。叶几无柄;叶片卵形,长1.9-3.5cm,近全缘或具3-4个不明显的浅圆齿,上面略被具节糙伏毛。花序总状,3-7花,顶生或腋生,长为叶长之二倍,均偏于一侧而下垂;苞片小,卵状钻形;花萼长约2mm,盾片高约1.5mm,果时均增大;花冠基部白色,上部淡紫至紫红,长约18mm,花冠筒部前方有长达2mm向下延伸的囊距,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雄蕊4,二强;花盘前方隆起;花柱丝状,先端微裂,子房4裂,后对裂片较大。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2000m的亚热带沟谷林下、灌丛中或潮湿的石山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

性味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肝明目。主感冒头痛;风热目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8-3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唐古特青兰苗

    药材名称唐古特青兰苗拼音Tánɡ Gǔ Tè Qīnɡ Lán Miáo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甘青青兰的幼苗。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acocephalum tanguticum Maxim.采收

  • 鸡尾木

    药材名称鸡尾木别名箭毒木来源大戟科土沉香属植物绿背桂花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 var. viridis (Pax et Hoffm.) Merr.,以叶入药。

  • 白线薯

    药材名称白线薯拼音Bái Xiàn Shǔ别名红藤、山乌龟、一滴血。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白线薯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phania brachyandra Diels.采收和储藏:全年

  • 白梅花

    药材名称白梅花拼音Bái Méi Huā别名绿萼梅(《纲目拾遗》),绿梅花(《药材学》)。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花蕾。1~2月间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摊置席上,晒干。雨天可

  • 石榴根

    《中药大辞典》:石榴根药材名称石榴根拼音Shí Liu Gēn别名石榴根皮(《摘元方》),酸榴根(《纲目》)。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根皮。秋季采挖,忌用铁器。原形态形态详&

  • 白三百棒

    药材名称白三百棒拼音Bái Sān Bǎi Bànɡ别名红三百棒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堇菜科植物如意草的全草。秋季采集。洗净晒干。原形态宿根直立草本,高约15厘米。根长圆锥形。基

  • 炙红芪

    药材名称炙红芪拼音Zhì Hónɡ Qí英文名RADIX HEDYSARI PREPARATA来源本品为红芪的炮制加工品。性状本品为圆形或椭圆形厚片,直径0.4~1.5c

  • 柳叶菜根

    药材名称柳叶菜根拼音Liǔ Yè Cài Gēn英文名Epilobium hirsutum L.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柳叶菜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lobium hirsutum L.采

  • 罗裙带

    《中药大辞典》:罗裙带药材名称罗裙带拼音Luó Qún Dài别名万年青(《生草药性备要》),秦琼剑、牛黄伞、千层喜、文兰树(《植物名实图考》),扁担叶(《分类草药性》)

  • 地桃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桃花药材名称地桃花拼音Dì Táo Huā别名红花地桃花、肖梵天花、野棉花、狗脚迹、大梅花树、刺头婆、痴头婆来源为锦葵科梵天花属植物肖梵天花Urena l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