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蜂蝇

蜂蝇

药材名称蜂蝇

拼音Fēnɡ Yínɡ

英文名Muscae

别名花虻、食蚜蝇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狂蝇科动物蜂蝇的幼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istalis tenax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于污水粪坑中用抄网捞取,放入布袋内,在浪水中反复漂洗,直到清洁时取出,拌以草木灰,再用清水洗净,置沸水中略烫,取出,晒干。

原形态蜂蝇,体型如蜜蜂,长约15mm。身体黑褐色,全身被有金黄色绒毛。腹部有光泽,具橙黄色的横带纹。翅脉多波曲,以第3纵脉的波贡最深。雄蝇的复眼在头顶部,左右相近 。雌蝇两眼远离。每一复眼的中部有一由绒毛形成的明显的纵带纹。头部触角的触角芒简单无分枝,但基部分布短的细毛。幼虫身体圆筒形可椭圆形,具有似鼠尾样的长尾,尾长往往超过体长的数倍。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成虫喜出入于花丛间,栖息于野外。产卵于污水、烘坑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化学成分1.虫体皮肤的≥60%为可熔及残余蛋白,幼虫皮肤20%由几丁质组成,蛹的覆盖物的25-35%为凡丁质,而含酚性复合体或腊仅占10%。

2.视色素有视紫红(Rodopsin )、变视紫红(metarodopsin)等。

性味甘、苦;平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主脾虚食滞,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5g。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消食积,健脾胃的功能。主治消化不良,脘腹胀满,体倦无力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天蓝苜蓿

    药材名称天蓝苜蓿拼音Tiān Lán Mù Xu别名接筋草[昆明]来源豆科苜蓿属植物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洗净晒干。性味甘、微涩,平

  • 水毛射

    药材名称水毛射拼音Shuǐ Máo Shè别名毛水珍珠草、毛射草、蛇尾草、牛触臭、狐狸尾、狗仔尾、水凉粉草、毛鼠尾、老鼠癀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水珍珠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gostem

  • 红花子

    药材名称红花子拼音Hónɡ Huā Zǐ别名红蓝子(《广利方》),白平子(《药材资料汇编》)。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菊科植物红花的果实。生境分部产江苏等地。性状瘦果,长7~8毫米,宽6~7毫

  • 野火球

    药材名称野火球拼音Yé Huǒ Qiú英文名all-grass of Wild Clover别名野车轴草、豆参、也火球、野火萩。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一豆科》。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野火球的全

  • 龙棕

    药材名称龙棕拼音Lónɡ Zō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龙棕的根及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achycarpus nana Becc.采收和储藏:年均可采挖,洗净,切段,晒干。原形态龙棕,矮小

  • 毛嘴签

    药材名称毛嘴签别名烧伤藤、节节藤来源鼠李科毛嘴签Gouanja javanica Miq.,以茎、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性味微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烧烫伤:鲜

  • 婆罗门皂荚

    《中药大辞典》:婆罗门皂荚药材名称婆罗门皂荚拼音Pó Luó Mén Zào Jiá别名忽野檐默、阿梨去伐、波斯皂荚(《酉阳杂俎》),阿勒勃(《本草拾

  • 鹈鹕脂油

    《中药大辞典》:鹈鹕脂油药材名称鹈鹕脂油拼音Tí Hú Zhī Yóu出处《纲目》来源为鹈鹕科动物斑嘴鹈鹕的脂肪所熬之油。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鹈鹕嘴"条

  • 扭筋草

    《中药大辞典》:扭筋草药材名称扭筋草拼音Niǔ Jīn Cǎo别名老鸦酸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酢浆草科植物紧密酢浆草的全草。春末夏初采收,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地下根茎细长,疏被

  • 阴阳枫

    药材名称阴阳枫拼音Yīn Yánɡ Fēnɡ别名鸡爪枫、枫荷桂、鸭公头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锈毛掌叶树的根或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araliopsis ferruginea (Li)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