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锦地罗

锦地罗

药材名称锦地罗

拼音Jǐn Dì Luó

别名怎地罗。一朵芙蓉花(《生草药性备要》),落地金钱、夜落金钱(《广州植物志》),文钱红(《陆川本草》),金线吊芙蓉(《南宁市药物志》)。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茅膏菜科植物锦地罗去花茎的全草。4~5月采收全草,剪去花茎,晒干。

原形态锦地罗,又名:五柱毛毡苔。

多年生草本。叶基生,旋叠状排列,层层重叠如铜钱;叶片倒卵状匙形,长6~10毫米,宽约6毫米,前部边缘有红色腺毛,基部渐狭而成柄;托叶膜质。花茎1~3枚,自叶丛抽出,高6~22厘米,柔弱,无毛;总状花序;小花具柄,长约3毫米;花萼钟形,裂片5,长约3毫米,狭卵形,先端短尖;花瓣5,白色,长于萼片;雄蕊5;子房近球形,无毛,花柱5,线形,有流苏状柱头。蒴果背裂,种子多数。花期5月。

生境分部生于低湿草地。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主产于广东,广西亦产。

性状干燥全草,叶片倒卵状匙形,黄褐色,菲薄,边缘密生红色腺毛,托叶流苏状。全部叶片重叠挤压,呈铜钱状或形状不规则的扁块,直径约15~24毫米,厚约5~8毫米不等。底部棕褐色,有残存黑褐色、线形的根;边缘红色、毡状,摸之疏松;顶面枯黄色,中央残存1~3条花茎的基部;花茎纤细,黄褐色,很少带有花朵。气微,味淡。以朵大、边缘红色、无泥屑杂质者为佳。

性味甘淡,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淡,性寒。"

②《陆川本草》:"淡,凉。"

③《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治痢疾,肺热咳嗽,咽喉碎痛,小儿疳积,耳内流脓。

①《生草药性备要》:"有红白二种,红治红痢,白治白痢,煲瘦肉食汤;作茶饮治小儿生疳。"

②《本草求原》:"解积毒,理疳积。"

③《陆川本草》:"消炎,去腐。治小儿胎毒,喉烂,溃疡。"

④《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内伤热咳,肺劳咯血,耳内流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大叶樟

    药材名称大叶樟拼音Dà Yè Zh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锈叶新木姜子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olitsea camndiana Lec.[N.ferruginea Merr.]采收和储藏

  • 阳遂足

    药材名称阳遂足拼音Yánɡ Suí Zú别名蛇尾、海蛇尾来源药材基源:为阳遂足科动物滩栖阳遂足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phiura vadicola Matsumoto.采收和储藏:捕捉后,去

  • 花拐藤根

    《中药大辞典》:花拐藤根药材名称花拐藤根拼音Huā Guǎi Ténɡ Gēn出处《泉州本草》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帘子藤的根。随时可乘,洗净,切段晒干。原形态帘子藤,又名:花拐藤。常绿攀援藤本

  • 聚花草

    药材名称聚花草拼音Jù Huā Cǎo别名水竹菜、水打不死、水竹叶草、竹叶藤、塘壳菜、过江竹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聚花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loscopa scandens Lour.

  • 红荆芥

    药材名称红荆芥拼音Hónɡ Jīnɡ Jiè别名野藿香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动蕊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inostemon ornatum(Hemsl.)Kudo[Teucrium orn

  • 泽泻实

    《中药大辞典》:泽泻实药材名称泽泻实拼音Zé Xiè Shí出处《别录》来源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泽泻"条。性味①《别录》:&qu

  • 牛耳大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耳大黄药材名称牛耳大黄拼音Niú ěr Dài Huánɡ别名土大黄、牛舌头叶、金不换来源为蓼科酸模属植物牛耳酸模Rumex nepalensis

  • 菱叶山蚂蝗

    《中药大辞典》:菱叶山蚂蝗药材名称菱叶山蚂蝗拼音Línɡ Yè Shān Mǎ Huánɡ别名小粘子草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圆菱叶山蚂蝗的根、叶。夏、秋采收。原形

  • 酸藤木

    《中药大辞典》:酸藤木药材名称酸藤木拼音Suān Ténɡ Mù别名白背酸藤、通天霸、炮子藤(《陆川本草》),透地龙(《南宁市药物志》),鸡母酸,酸醋木、海底龙(《广西药植名录》)

  • 野藿香

    药材名称野藿香拼音Yě Huò Xiānɡ别名牙皮弯(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冠唇花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原形态草本,高1~1.5米,全株有香气。茎四方形,被短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