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阴香皮

阴香皮

《中药大辞典》:阴香皮

药材名称阴香皮

拼音Yīn Xiānɡ Pí

别名广东桂皮(《中国树木分类学》)。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樟科植物阴香树皮

原形态阴香《岭南采药录》),又名:坎香草、阴草(《生草药性备要》),山肉桂山玉桂、香胶叶(《岭南采药录》),胶桂、土肉桂、假桂枝、山桂、月桂、野玉桂、鸭母桂、香胶仔、潺桂。

常绿乔木,高达20米。小枝赤褐色,无毛。叶近于对生或散生,革质,卵形或长椭圆形,长6~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粉绿色,两面均无毛,具离基3出脉,脉腋内无隆起的腺体;叶柄长8~12毫米。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绿白色;花被6,基部略合生,长4~5毫米,两面均被柔毛;能育雄蕊9,排成3轮,外面2轮花药内向,第3轮花药外向,花药均为卵形,4室,瓣裂,花丝短,最内尚有1轮退化雄蕊;雌蕊1,子房上位,1室,1胚珠,花柱细,柱头小。浆果核果状,卵形,长不及1厘米,直径约5毫米,基部具肥厚杯状的宿存花被,其先端具6截形短裂片。花期3~4月。果期4~10月。

本植物的根(阴香根)、叶(阴香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长于疏林中有阳光处;或为栽培。分布广东、广西、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化学成分树皮含挥发油(为桂皮醛、丁香油酚、黄樟醚等)

性味①《岭南采药录》:"味辛。"

②《陆川本草》:"辛,温。"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祛风湿。治食少,腹胀,水泻,脘腹疼痛,风湿,疮肿,跌打扭伤。

①《岭南采药录》:"取皮三四钱,煎水服,能健胃去风。其皮为末,用酒调敷,治恶毒大疮,生飞蛇疮。"

②《陆川本草》:"祛风湿,止泻。治寒湿腹泻、腹痛,痢疾,风湿骨痛。"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散寒,温中止痛。治寒性胃痛,腹胀,腹泻。"

④《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祛风消肿,收敛止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跌打扭伤,疖肿疮毒,创伤出血,水泻,寒性胃腹痛,食欲不振,经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外用:研末调敷或浸酒搽擦。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阴香皮

药材名称阴香皮

拼音Yīn Xiānɡ Pí

英文名Burmann Cinnamon Bark, Bark of Burmann Cinnamon

别名广东桂皮、小桂皮、山肉桂山玉桂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阴香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burmannii(C.G.et Th.Ness)Bl.[Lourus burmannii C.G.et Th.Nees;Cinnamomum chinense Bl.;C.hainanense Nakai]

采收和储藏:夏季剥取茎皮,晒干。

原形态阴香,常绿乔木,高达20m。小枝赤褐色,无毛。叶近于对生或散生,革质,卵形或长椭圆形,长6-10cm,宽2-4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粉绿色,两面均无毛,具离基3出脉,脉腋内无隆起的腺体;叶柄长8-12mm。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绿白色,花被6,基部略合生,长4-5mm,两面均被柔毛;能育雄蕊9,排成3轮,外面2轮花药内向,第3轮花药外向,花药均为卵形,4室,瓣裂,花丝短,最内尚有1轮退化雄蕊;雌蕊1,子房上位,1室,1胚珠,花柱细,柱头小。浆果核果状,卵形,长不及1cm,直径约5mm,基部具肥厚杯状的宿存花被,其先端具6截形短裂片。花期3-4月。果期4-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于疏林中有阳光处;或为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栽培1.生物学特性 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阴,喜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

2.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种子成熟期各地不一,海南天然林木,3-4月果熟。成熟时果皮黑色,采回后,堆沤数天,待果肉充分软化后,用冷水浸渍,搓去果皮,用清水冲去果肉,摊开晾干。宜采后即播或沙藏,沙藏最好不超过20d。阴香种子较大,千粒重达150g,故播种宜采用穴播或条播,发芽率为60%-70%。幼苗期间适当遮荫,以免日灼。用于四旁绿化造林的,最好培育3-5年生的大苗栽种2.秋天再抚育1次,以后,每年至少抚育2次,连续抚育3-4年,直到闭郁成林。

性状1.性状鉴别 茎皮呈槽状或片状,厚约3mm。外表面棕灰色,粗糙,有圆形突起的皮也和灰白色地衣斑块,有时外皮部分刮去而现凹下的皮孔痕;内表面棕色,平滑。质坚,断面内层呈裂片状。气香,味微甘、涩。

2.显微鉴别 树皮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最内列细胞外壁增厚,木化。皮层散有油细胞、粘液细胞及石细胞群。中柱鞘部位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状。韧皮部有石细胞群,靠外侧较多;韧皮纤维少数,多单个散在;韧皮射线1-3列细胞;散有油细胞及粘液细胞。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尢以射线细胞中较为密集,有的石细胞亦含小方晶。

化学成分树皮含挥发油0.2%-0.4%。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桂皮醛(cinnamaldehyde),约占77%。此外,还含有丁香油酚(eugenol),黄樟醚(safrole)等成分。

性味辛;微甘;性温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祛风散寒;解毒消肿;止血。主主治寒性胃痛;腹痛泄泻;食欲不振;风寒湿痹;腰腿疼痛;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研末服,每次1.5-3g。外用:适量,研末用酒调敷;或浸酒搽。

各家论述1.岭南采药录》:取皮三四钱,煎水服,能健胃去风。其皮为末,用酒调敷,治恶毒大疮,生飞蛇疮。

2.陆川本草》:祛风湿,止泻。治寒湿腹泻、腹痛,痢疾,风湿骨痛。

3.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散寒,温中止痛。治寒性胃痛,腹胀,腹泻。

4.祛风消肿,收敛止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跌打扭伤,疖肿疮毒,创伤出血,水泻,寒性胃腹痛,食欲不振,经闭。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泽泻实

    《中药大辞典》:泽泻实药材名称泽泻实拼音Zé Xiè Shí出处《别录》来源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泽泻"条。性味①《别录》:&qu

  • 大黄树

    药材名称大黄树拼音Dài Huánɡ Shù别名白走马胎、盐巴菜、木桃果、长叶子老重。来源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栀子皮的根及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toa orientalis Hemsl.采收

  • 钻秆虫

    《全国中草药汇编》:钻秆虫药材名称钻秆虫拼音Zuàn Gǎn Chónɡ别名高粱条螟[成虫名]、高粱钻心虫来源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高粱条螟Diatraea venosata (Wal

  • 碎米荠

    药材名称碎米荠来源十字花科碎米荠属植物曲枝碎米荠Cardamine flexuosa With.,以全草入药。夏季采,多鲜用。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用于尿道炎,膀胱炎,痢疾,白带;外用治疔疮。

  • 黄花倒水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花倒水莲药材名称黄花倒水莲拼音Huánɡ Huā Dào Shuǐ Lián别名黄花大远志、黄花远志、吊黄、倒吊黄花来源远志科远志属植物黄花倒水莲P

  • 青葙花

    《中药大辞典》:青葙花药材名称青葙花拼音Qīnɡ Xiānɡ Huā出处《江西本草》来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花序。性味《江西草药》:"性微寒,味苦。"功能主治清肝凉血,明目去翳。治吐血

  • 柳叶菜根

    药材名称柳叶菜根拼音Liǔ Yè Cài Gēn英文名Epilobium hirsutum L.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柳叶菜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lobium hirsutum L.采

  • 水飞蓟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飞蓟药材名称水飞蓟拼音Shuǐ Fēi Jì别名水飞雉、奶蓟、老鼠簕来源菊科水飞蓟属植物水飞蓟Silybum marianum (L.)Gaertn.[Carduus

  • 黑老虎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老虎药材名称黑老虎别名冷饭团、臭饭团、酒饭团、过山龙藤、大钻、万丈红、透地连珠、紫根藤、外红消、红过山、钻骨风、大叶南五味来源木兰科南五味子属植物绯红南五味Kadsura coc

  • 大钱麻

    药材名称大钱麻拼音Dà Qián Má别名梗麻、掌叶蝎子草、红活麻、大钱麻、大前麻、虎麻、禾麻、火麻、前麻、钱麻、荨麻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大蝎子草的全草及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irar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