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马蓼

马蓼

药材名称马蓼

拼音Mǎ Liǎo

别名大蓼、墨记草、春蓼

出处本品始载于《本经》中品"蓼实"条下,《本草经集注》云:"马蓼,生下湿地。茎斑,叶大有黑点。亦有两三种......"《蜀本草》:"《图经》云:蓼类甚多,有紫蓼、赤蓼、青蓼、马蓼、水蓼香蓼、木蓼等,其类有七种。紫、赤二蓼叶小狭而厚;青、香二蓼叶亦相似而俱薄;马、水二蓼叶俱阔大,上有黑点。"《纲目》:"马蓼,高四五尺,有大小二种。但每叶中间有黑迹,如墨点记。"《植物名实图考》在隰草类,并无新说。以上所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桃叶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persicaria L.

采收和储藏:6-9月花期采收,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40-80cm。主根弯曲。茎上部直立,单一或分枝。叶互生;有短柄,有硬刺毛;叶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上面常有褐色斑点,背面绿色,长4-10cm,宽0.5-2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主脉及叶缘有硬刺毛;托叶鞘筒状,膜质,上部明显,紧紧抱茎,长1-2.2cm,有稀疏伏柔毛,先端截形,有短睫毛。花多数,集成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梗微有腺;花密生,长1.5-5cm,通常直立,苞漏斗状,紫红色,先端斜形,疏生睫毛,花被粉红色或白色,通常5深裂,覆瓦状排列;雄蕊7或8,6枚能育;花柱2,稀3。瘦果广卵形,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的花被内。花、果期6-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河岸水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陕西、河南、湖北等地。

化学成分桃叶蓼地上部分含甲酸(formic acid),乙酸(acetic acid),丙酮酸(pyruvic acid),缬草酸(valeric acid),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还有没食子酚型鞣质(pyrogallic tannin),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另外还含有香精油(essential oil)和皂甙等。其叶中含有槲皮素(quercetin),异槲皮素(isoquercetin),金丝桃甙(hyperoside)。其种子含5,7-二羟基色酮(5,7-dihydroxychromone),槲皮素-3-半乳糖甙(quercetin-3-galactcoide),山柰酚 3-半乳糖甙(kaempferol 3-galacteside),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性味辛;苦;性温

归经肺;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发汗除湿;消食;杀虫。主风寒感冒;风寒湿痹;伤食泄泻及肠道寄生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

复方《纲目》:“凡物大者,皆以马名之,俗呼大蓼是也。”本品因茎叶高大,故名马蓼、大蓼。又云:“每叶中间有黑迹,如墨点记,故方士呼为墨记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青竹标根

    《中药大辞典》:青竹标根药材名称青竹标根拼音Qīnɡ Zhú Biāo Gēn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青竹标的根。夏、秋采收。原形态多年生攀援植物。叶对生或3叶轮生,具短柄,叶

  • 甘青雪莲花

    药材名称甘青雪莲花别名雪莲[西北]来源菊科木香属植物水母雪莲花Saussurea medusa Maxim.,以全草入药。开花时采收,去净泥沙、残叶,晒干。性味微苦,热。有毒。功能主治强筋活络,补肾壮

  • 漆子

    《中药大辞典》:漆子药材名称漆子拼音Qī Zǐ出处《纲目》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漆树的种子。化学成分漆树果实富含棕榈酸。种子含蜡24%。Rhus succedanea的蜡中含廿二烷二酸和廿烷二酸。性味《南方

  • 蟛蜞

    《中药大辞典》:蟛蜞药材名称蟛蜞拼音Pénɡ Qí别名螃蜞(《集韵》)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方蟹科动物无齿相手蟹或其同属近缘动物的肉、内脏和脂肪。原形态全体被坚硬的甲壳。头胸甲长

  • 海虾

    药材名称海虾拼音Hǎi Xiā别名大红虾(《本草拾遗》)。出处《纲目》来源为对虾科动物对虾或龙虾科动物龙虾等海产虾的肉或全体。原形态①对虾(《纲目》),又名:宁虾(《粤志》),明虾。体长两侧扁,雌性长

  • 龙胡子

    药材名称龙胡子拼音Lóng Hú Zǐ别名龙胡须、旱灵草、岩石松来源蕨类石松科石松属植物龙胡子Lycopodium phlegmaria L.。以全草入药。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散风和血、消肿止痛。用于

  • 黑大豆

    《中药大辞典》:黑大豆药材名称黑大豆拼音Hēi Dà Dòu别名乌豆(《肘后方》),黑豆(《日华子本草》),冬豆子(《四川中药志》)。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

  • 水银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银药材名称水银拼音Shuǐ Yín别名汞来源为液态金属汞,天然汞矿不甚多见,通常系用辰砂矿石加热蒸馏而得。性味辛,寒。有毒。功能主治杀虫,灭虱。用于皮肤疥疮,顽癣;灭头

  • 老虎刺

    药材名称老虎刺别名假虎刺、绣花针、三棵针、刺檀香、刺郎果、黑奶奶果来源夹竹桃科老虎刺Carissa spinarum 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福建、贵州、云南。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消炎,解热,止痛

  • 麂肉

    《中药大辞典》:麂肉药材名称麂肉拼音Jǐ Ròu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鹿科动物小麂的肉。原形态小麂,又名:黄麂,黄猄。形小,肩高约40厘米,体长70~80厘米,尾长可达12厘米,脸部较短而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