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鹿心草

鹿心草

药材名称鹿心草

拼音Lù Xīn Cǎo

别名鹿仙草、见根生、坡本、地杨梅、地吕、万星菌、藤林、猪油药、蒿枝花、土里开花、红菌、牛奶菌

来源药材基源:为蛇菰科植物粗穗蛇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lanophora dioica R.Br.ex Royle[B.affinis Griff.]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泥土,洗净,阴干或鲜用。

原形态草本,高10-15cm。根茎黄褐色、血红色或灰白带褐色,不规则分枝,单个分枝直径0.5-2.5cm,有时近球形,表面密生颗粒状疣瘤和黄色的星芒状皮孔。花茎圆柱状,紫红色或淡红色,偶带灰白色;苞片鳞状多数,互生,2列,很少旋生,呈覆瓦状排列,阔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5-4cm,宽1.5-2.5cm,内凹,先端钝或微缺。花雌雄异株(序);雄花序卵圆形或长圆形,长3-3.5cm,宽1.5-3cm,雄花辐射对称,下面具苞片,花被裂片4,卵形,聚药雄蕊半球形,花药4枚,马蹄形,斜裂;雌花序椭圆形或圆锥状,长2-7cm,雌花紫红色或橙黄色,子房卵球形,着生于附属体基部,花柱附属体倒梨形,长约1.5mm,先端拱圆形。花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50-3200m的山地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从全株中分离得到咖啡酸甲酯(methyl caf-feate),落叶松脂醇(larisiresinol)。

性味苦;涩;性温

功能主治补肾壮阳;健脾理气;止血。主阳痿;痢疾;胃痛吐血;月经过多;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猪油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巢菜

    《中药大辞典》:小巢菜药材名称小巢菜拼音Xiǎo Cháo Cài别名翘摇(《本草拾遗》),元修菜、野蚕豆、漂摇草(《纲目》),雀野豆、野豌豆、雀野豌豆、白翘摇,苕子、白花苕菜(《

  • 松针

    药材名称松针拼音Sōnɡ Zhēn来源为松科松属植物中的西伯利亚红松、黑松、油松、红松、华山松、云南松、思茅松、马尾松等的针叶。性味苦、涩,温。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明目,安神,解毒,止痒。用于流行性感冒

  • 卜芥

    《中药大辞典》:卜芥药材名称卜芥拼音Bǔ Jiè别名老虎耳、尖尾芋(《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独脚莲、观音莲、山芋(《四川常用中草药》),老虎芋、小虫芋、狼毒(《广西药植名录》),尖尾芋、尖

  • 狭叶竹节参

    药材名称狭叶竹节参拼音Xiá Yè Zhú Jié Shēn别名竹根七、野三七、鸡头七、土三七、藏三七、三七、扣子七、竹节三七、峨三七、峨眉三七、芋儿七、白三七、明七、竹根七、萝卜参、大竹根七来源药材

  • 亚黑管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亚黑管菌药材名称亚黑管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亚黑管菌Bjerkandera fumosa (Pers. ex Fr.) Karst.,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树

  • 沙棘

    《中国药典》:沙棘药材名称沙棘拼音Shā Jí英文名FRUCTUS HIPPOPHAE别名醋柳果、醋刺柳、酸刺、黑刺、醋柳来源本品系蒙古族、藏族习用药材。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沙棘Hippop

  • 卵叶贝母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卵叶贝母兰药材名称卵叶贝母兰拼音Luǎn Yè Bèi Mǔ Lán别名有瓜石斛来源兰科贝母兰属植物卵叶贝母兰Coelogyne occultata

  • 广石豆兰

    药材名称广石豆兰拼音Guǎnɡ Shí Dòu Lán别名单叶岩珠、岩枣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广东石豆兰的假鳞茎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 Sc

  • 花锚

    《中药大辞典》:花锚药材名称花锚拼音Huā Máo别名希赫日-地格达(蒙名)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来源为龙胆科植物花锚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直立,自基部

  • 高粱泡

    药材名称高粱泡拼音Gāo Liɑnɡ Pào别名红娘藤、倒水莲、十月红、十月莓、秧泡子、寒扭、冬寒扭、倒拔千斤来源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高粱泡Rubus lambertianus Ser.,以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