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丁香豆蔻散

丁香豆蔻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丁香豆蔻散

药方名称丁香豆蔻散

处方三棱(炮)、木香(不见火)、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芍药、肉豆蔻(炮)、人参干姜(炮)、茯苓(白者.去皮),各五两;吴茱萸(汤洗七次.焙)、甘草(炙)、丁香,各三两半;苍术(去皮)七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宿寒停积,或饮食生冷,内伤脾胃,泄泻注下,水谷不化,胸满短气,呕逆恶心,胁肋胀满,腹内虚鸣,饮食减少,及积寒久痢,纯白或白多赤少,日夜无度,或脾胃虚寒,泄泻日久,愈而复发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个,擘破,同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温服。

如不及煎,入盐少许,汤点服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局方》卷六:丁香豆蔻散

药方名称丁香豆蔻散

处方三棱(炮)5两,木香(不见火)5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5两,芍药5两,肉豆蔻(炮)5两,人参(去芦)5两,干姜(炮)5两,茯苓(白者,去皮)5两,吴茱萸(汤洗7次,焙)3两半,甘草(炙)3两半,丁香3两半,苍术(去皮)7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宿寒停积,或饮食生冷,内伤脾胃,泄泻注下,水谷不化,胸满短气,呕逆恶心,脐腹(疒丂)痛,胁肋胀满,腹内虚鸣,饮食减少;及积寒久痢,纯白或白多赤少,日夜无度;或脾胃虚寒,泄泻日久,愈而复发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擘破),同煎至8分,空心、食前温服。如不及煎,以盐少许,汤点服亦得。

摘录《局方》卷六

猜你喜欢

  • 川芎石膏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川芎石膏汤药方名称川芎石膏汤处方石膏(一钱)桔梗(一钱)川芎(五分) 芍药(五分) 山栀(五分)人参(五分)白术(五分)黄芩(七分)大黄(七分)菊花(七分)荆芥穗(七

  • 独圣膏

    《杨氏家藏方》卷十二:独圣膏药方名称独圣膏处方牛皮胶不拘多少(锉碎)。功能主治发背。用法用量加少水,熬令稀稠得所如膏,摊在纸上,贴患处。次用软白布2条,于酽米醋内煮令热,更互滤出于胶纸上,乘热蒸熨。若

  • 花锦散

    药方名称花锦散处方锦地罗8两,金银花8钱,当归2钱,天花粉5钱,甘草5钱。功能主治无名肿毒。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效,再续服。摘录《青囊秘诀》卷上

  • 伐阴汤

    药方名称伐阴汤处方缩砂7.5克 桂7.5克生姜15克甘草9克制法上药哎咀,作一服。功能主治解菌蕈毒。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温服。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四引《吴氏集验方》

  • 莲子丹

    药方名称莲子丹处方新莲肉4两(去心皮),白龙骨1两(醋煮),甘草1分。制法上为末。车前草汁,入面少许,煮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真气虚惫,口苦舌干,心常惨戚,夜多异梦,昼少精神,或梦鬼交通,遗泄白浊

  • 白华散

    药方名称白华散处方蛤粉(水飞,研)、连翘、甘草(锉)、白药子、白附子(炮)各等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凉膈退热。主小儿肝热。眼赤疼痛。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用麦门冬。熟蜜水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 养元汤

    药方名称养元汤处方当归川芎白芍(炒)炙甘草熟地杜仲(炒,去丝)各3克 枸杞6克杏仁4.5克 白茯苓4.5克金樱子4.5克(去刺)淫羊藿(酥炒,去边)3克石斛4.5克牛膝5.5克功能主治补虚,益肾,种子

  • 加味葛根汤

    《医宗己任编》卷三:加味葛根汤药方名称加味葛根汤处方升麻、葛根、前胡、桔梗、山楂、青皮、木通、荆芥、抚芎、甘草、灯心。功能主治小儿发热,看有痘情,耳冷、尻冷、脚冷,眼如含水,懒于言笑。用法用量用此方服

  • 萝皂丸

    药方名称萝皂丸处方瓜蒌仁、海浮石、南星、萝卜、牙皂。功能主治痰盛作喘。摘录《金鉴》卷四十一

  • 鲜冬瓜叶

    药方名称鲜冬瓜叶处方鲜竹叶、鲜冬瓜叶各50克,鲜荷叶1张,冰糖适量。制法水煎代茶,给患儿频频喂饮。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小儿夏季热,经三年临床验证,疗效满意。用法用量每日1剂,连服7~10日。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