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两地汤

两地汤

傅青主女科》卷上:两地汤

药方名称两地汤

处方大生地30克(酒炒)元参30克白芍药15克(酒炒)麦冬肉15克地骨皮9克阿胶9克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治肾水不足,虚热内炽,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粘,伴有潮热、盗汗,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生地、玄参麦冬养阴滋液,凉血清热,地骨皮泻肾火,除骨蒸;阿胶白芍养血益阴。配合成方,共奏滋阴补血,凉血清热之功。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上

辨证录》卷三:两地汤

药方名称两地汤

处方熟地1两,生地1两,玄参1两,肉桂3分,黄连3钱,天花粉3钱。

功能主治喉痹。喉忽肿大而作痛,吐痰如涌,口渴求水,下喉少快,已而又热,呼水,咽喉长成双蛾,既大且赤,其形宛如鸡冠。

用法用量水煎服。下喉即愈,不必2剂。

摘录辨证录》卷三

猜你喜欢

  • 碧云膏

    《圣惠》卷三十二:碧云膏药方名称碧云膏处方腊月猪脂5两(炮,去滓),铜绿1两(细研),腻粉半两。制法将药盛油瓷瓶内,以篦子搅令匀后,冷凝结为膏。功能主治眼赤烂。用法用量每用先以热盐浆水洗眼后,涂1大豆

  • 解热消暑散

    药方名称解热消暑散处方青蒿1两,干葛1钱,香薷1钱,茯苓1两,白术3钱,白扁豆2钱,陈皮1钱。功能主治感犯暑邪,上吐下泻。各家论述此方妙在用青蒿、茯苓为君,青蒿最能解暑而去热,一物而两用之,引其暑热尽

  • 稠柳饼

    药方名称稠柳饼处方稠柳子(梗叶似梅,七八月采子,晒干)。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水肿。用法用量每用1两,以大米粉和作饼,蒸熟食之。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八

  • 红粉药捻

    药方名称红粉药捻处方京红粉。功能主治化腐提毒,去瘀杀虫。主用法用量按需要长度剪成小段,用镊子夹持插入疮口内,于疮口外留约0.5~1公分长为度。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 龙须散(甘草散)

    药方名称龙须散(甘草散)处方五倍子(一作五味子.二两)乌梅(去仁.二两)甘草(炙.一两半) 飞罗面(二两.一方用清明日面.尤佳)白矾(枯.一两.一方生用)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心膈烦闷,饮

  • 虎头骨散

    《圣惠》卷五十二:虎头骨散药方名称虎头骨散处方虎头骨1两(涂酥,炙黄),牡蛎3分(炒转色),地骨皮1两,柴胡1两半(去苗),鳖甲1两(涂酥,炙黄,去裙襕),知母1两,桂心半两,川朴消1两。制法上为散。

  • 救急定中丸

    药方名称救急定中丸处方紫苏叶(生,晒)1两5钱,木香(生,晒)1两,制香附(炒)2两,藿香(生,晒)2两,槟榔(炒)1两,紫厚朴(姜汁炒)1两,江枳壳(麸炒)1两5钱,山楂炭3两,焦麦芽3两,砂仁(盐

  • 安斑散

    药方名称安斑散处方川升麻1两,赤茯苓1两,羌活1两,绵黄耆(锉)1两(去芦须),人参半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桔梗半两,甘草(炙)半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凉血解毒,生肌宽肠,导热利小便,快膈。主

  • 白术饮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白术饮药方名称白术饮处方白术(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高良姜(炮)1两,桂(去粗皮)1两,人参1两,干姜(炮)1两,藿香(去梗)1分。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功能主治伤寒

  • 固精益肾暖脐膏

    药方名称固精益肾暖脐膏处方韭菜子30克蛇床子30克 大附子30克肉桂30克 川椒90克 真麻油1千克 抚丹(飞净者)360克 倭硫黄30克 母丁香3克麝香9克(各研)独蒜1枚(捣烂)制法将前五味用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