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二白散

二白散

外科大成》卷三:二白散

药方名称二白散

处方铅粉30克(水调摊碗内,艾熏五至七次,以粉黄色为度)轻粉3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黄水、头炼、眉炼,耳蚀、羊胡子、燕窠、脓窠等疮。

用法用量麻油槐枝稍枯,去滓取油,调敷患处。

摘录外科大成》卷三

外科大成》卷四:二白散

药方名称二白散

处方南星 贝母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散结消肿。主痰核。

用法用量鸡子清和米醋调敷。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杨氏家藏方》卷十三:二白散

药方名称二白散

处方寒水石(火烧赤,放冷,研)、白滑石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痔漏,脓汁逗留,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用新绵揾药扑疮口,频用。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三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二白散

药方名称二白散

处方白石脂1两,白蔹1两,苦杏仁1两。

功能主治祛湿,散风,化瘀。主痤疮(肺风粉刺),酒渣鼻。

用法用量用鸡蛋清调药,外涂。

注意慎勿入目。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辨证录》卷八:二白散

药方名称二白散

处方山药芡实各等分(约各4斤),万年青4大片。

制法各炒,磨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痨,胸前饱闷,食不消化,吐痰不已,时时溏泻,肚痛腹胀,空则雷鸣,唇口焦干,毛发干耸,面色黄黑,微微短气,怯难接续,便如黑汁,痰似绿脓。

用法用量入白糖1斤,滚水调服。

各家论述山药芡实二味既能健脾,尤能补肾,脾肾兼治,所以奏功。况万年青杀虫于无形,入之于二味之中,虫亦不知其何以消灭于无迹也,此方不特单治脾痨,但不可责其近功耳。若加入人参二两以助胃气,则胃气更健,脾气尤易援耳。

临床应用脾痨:一妇人得此症,脉又细数,余劝其单服二白散,遇饥即用,无论数次。头一日即服五大碗。约五月,每日如此,脾气渐服渐愈,竟得不死。问其前后所服几何,约百斤也。

摘录辨证录》卷八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二白散

药方名称二白散

处方白芷1分,白蔹1份。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诸鲠。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猜你喜欢

  • 消毒麻仁圆

    药方名称消毒麻仁圆处方杏仁(生.去皮.尖)二两,大黄(生)五两,山栀子仁十两。炮制上三味,炼蜜为圆。功能主治治诸般风气上壅,久积热毒,痰涎结实,胸膈不利,头旋目运;或因酒、毒食所伤,停留心肺,浸渍肠胃

  • 催生万金不传遇仙丹

    药方名称催生万金不传遇仙丹别名雄黄丸、催生遇仙丹处方蓖麻子14粒(去壳),朱砂(研)1钱半,雄黄(研)1钱半,蛇蜕1尺(烧存性)。制法上为末,浆水饭和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催生。主用法用量雄黄丸(《医

  • 消风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消风散药方名称消风散处方荆芥穗(一钱半)甘草(炙.一钱半)陈皮(一钱)人参(一钱)茯苓(去皮.一钱) 白僵蚕(炒.去丝.一钱)防风(一钱)川芎(一钱)藿香叶(一钱)蝉

  • 海桐皮煎丸

    药方名称海桐皮煎丸处方海桐皮半斤,牛膝半斤(去苗。上药并锉细。以水1斗,于大锅中煎至1升,用沙盆内烂研,绞取浓汁。即却于银锅中,渐渐入酒3升,煎为膏),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

  • 白术六一汤

    药方名称白术六一汤处方白术(去芦)六两,甘草(炙)一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心腹痞闷,胁肋侾胀,口苦无味,呕哕恶心,不思饮食,面色萎黄,肠虚自利,肌体瘦弱,膈气翻胃。常服育神温胃,逐湿消

  • 地菘苗散

    药方名称地菘苗散处方地菘苗5两,石灰末5两,旋覆苗5两,葛叶5两,青蒿苗5两,麦门冬苗5两。制法上除石灰外,切碎,绞取汁,和石灰作饼子,晒干,再为散。功能主治止血。主金刃伤筋骨。用法用量敷疮上。5月5

  • 参耆安胃散

    药方名称参耆安胃散处方党参(焙)2钱,黄耆(炙)2钱,茯苓1钱,甘草(生)5分(炙)5分,白芍7分。功能主治服寒凉峻剂,以致损伤脾胃,口舌生疮。用法用量白术煎,温服。摘录《喉科紫珍集》卷上

  • 加减调中益气汤

    《医部全录》卷二九○:加减调中益气汤药方名称加减调中益气汤处方人参、白术、白茯苓、陈皮、槟榔、山楂、青皮、柴胡、苍术、黄芩、升麻、半夏。功能主治疟疾经消导后仍不止,体倦脉弱,或脉虚大者。用法用量久疟在

  • 肝痈疡

    药方名称肝痈疡处方生地15克,丹皮10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柴胡6克,泽泻10克,青蒿10克,连翘10克,川楝子10克,姜半夏6克,车前子20克,双花15克,生栀子10克,败酱草12克,草河车1

  • 四妙散

    药方名称四妙散处方威灵仙(酒浸)15克 羊角灰9克白芥子3克苍耳(一云苍术)4.5克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治痛风走注。用法用量每服3克,水煎去滓,用生姜1大片擂汁,入汤调服。摘录《丹溪心法》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