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减凉膈散

加减凉膈散

《幼科直言》卷五:加减凉膈散

药方名称加减凉膈散

处方槐花(炒)、黄芩陈皮甘草白芍当归连翘、丹皮。

功能主治大肠有热,血裹粪而出。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证治宝鉴》卷十:加减凉膈散

药方名称加减凉膈散

处方连翘黄芩栀子桔梗黄连薄荷当归、生地、白芍、元参、甘草枳壳升麻

功能主治三焦火盛,上焦实热,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摘录《证治宝鉴》卷十

医学正传》卷一引东垣方:加减凉膈散

药方名称加减凉膈散

处方连翘1钱,栀子5分,薄荷叶5分,淡竹叶5分,黄芩5分,桔梗5分,甘草(生)1钱5分。

功能主治六经热,及伤寒余热不解,胸烦等证。

用法用量上细切,作1服。水1盏半,煎至1盏,日3-5服。热退即止。

摘录医学正传》卷一引东垣方

《金鉴》卷五十九:加减凉膈散

药方名称加减凉膈散

处方薄荷叶、生栀子、元参、连翘(去心)、生甘草、苦桔梗麦冬(去心)、牛蒡子(炒,研)、黄芩

功能主治疹已发而失音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九

《镐京直指》:加减凉膈散

药方名称加减凉膈散

处方鲜生地6钱,黄芩1钱5分,淡竹叶1钱5分,瓜蒌皮2钱,鲜石斛3钱,炒栀子3钱,银花3钱,生甘草5分,元参心4钱,杏仁3钱,象贝2钱。

功能主治肺胃火盛,咳嗽痰粘,舌黄黑燥,脉数,口燥咽干。

用法用量便秘,可加消、黄。

摘录《镐京直指》

《痘疹活幼至宝》卷终:加减凉膈散

药方名称加减凉膈散

处方连翘5分,片芩5分,山栀仁(炒)5分,枳实(炒)5分,前胡5分,大黄(酒炒)1钱,薄荷2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急惊风服清热镇惊汤未愈者。

用法用量水1钟,煎5分,3岁以下者,分2-3次服之。微利1-2次痰热自退,若已通利,则不必尽剂。

摘录《痘疹活幼至宝》卷终

猜你喜欢

  • 代痛散

    《接骨入骱》:代痛散药方名称代痛散处方蟾酥1分,生半夏1分,生南星1分,芋艿(要生姜地上更佳,打汁为妙,听用)。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筋骨折伤疼痛。用法用量芋艿汁捣敷。即不痛。摘录《接骨入骱》《伤科补

  • 一字轻金散

    药方名称一字轻金散处方藿香叶荆芥穗旋复花香白芷石膏末(细研)防风各15克川乌(两头尖者,去皮、尖,生用)7.5克天南星7.5克川芎15克草乌头4.5克制法上十味,晒干,同捣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偏正头风,

  • 小儿止嗽金丹

    药方名称小儿止嗽金丹处方元参(去芦)麦冬杏仁(去皮,炒)各120克 炒苏子60克 焦槟榔90克胆星120克知母苏叶各60克桔梗竹茹粉 生桑皮 川贝 花粉 生蒌仁甘草各90克制法上药共为细粉,炼蜜为丸,

  • 木香塌气丸

    药方名称木香塌气丸处方木香青皮陈皮白蔻仁 缩砂仁京三棱(炮)蓬莪术(炮)荜澄茄萝卜子枳实(麸炒)各30克威灵仙(去土)90克制法上为细末,水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胸膈气痞,痰食不化。用法用量

  • 半角丸

    药方名称半角丸处方蛤蚧2对(涂酥炙),人参6分,芸桔梗6分,知母6分,紫苏6分,猪牙皂角(酥炙)6分,甜葶苈(炒)6分,鳖甲8分(酥炙),槟榔6分,白前6分,柴胡8分,汉防己6分,杏仁(炒,去皮尖)6

  • 二圣丸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二圣丸药方名称二圣丸处方川黄连(去须)黄柏(去粗皮)各3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将药末入猪胆内,汤煮熟,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主小儿脏腑不调,时或泄泻,且久不愈,羸瘦成疳。用法用量每服

  • 豉心丸

    《古今录验》引杨孔思方(见《外台》卷五):豉心丸药方名称豉心丸处方香豉5合(熬令色变),常山2两,大黄3分,附子2分(炮)。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功能主治疟。用法用量每服10丸,当勿食,比至

  • 补元散

    《鸡峰普济方》卷十九:补元散药方名称补元散处方人参白术白茯苓黄耆(蜜炙)苦葶苈山药各30克木香15克附子1个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主水肿消后,服之调补。用法用量每用6克,加生姜、大枣各少许,以水150

  • 红雪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五:红雪药方名称红雪别名通中散(《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五)、红雪通中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处方川朴消5千克羚羊角屑90克 川升麻90克黄芩90克枳壳60克(麸炒微黄,去瓤)

  • 防葵饮

    药方名称防葵饮处方防葵半两,鳖甲半两(醋炙,去裙襕),松萝半两,甘草(生)半两,常山3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痰疟寒热,温疫。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未发前徐徐温服。取吐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