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平胃散

加味平胃散

医宗金鉴》卷五十四: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炒)厚朴(姜炒)大腹皮(制)甘草(生)陈皮莱菔子(焙)山楂麦芽(炒)神曲(炒)

功能主治化积消滞。治小儿饮食过度,积滞内停,脘腹膨胀,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幼科直言》卷四: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制)、厚朴陈皮甘草黄芩车前子、山楂肉、泽泻白芍(炒)、木香

功能主治小儿痢疾,兼泄泻腹痛,唇红作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或兼服加味香连散。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幼科直言》卷四: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制)、厚朴(炒)、陈皮木香白芍山楂肉、槟榔泽泻

功能主治小儿伤食泻,肚痛作渴,或泻糟粕恶臭。

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或兼用和中丸。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百一》卷十六引魏监务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平胃散加腻粉。

功能主治一切恶疮,头上疮。

用法用量清油调敷。

摘录《百一》卷十六引魏监务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

证治汇补》卷六: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平胃散加干葛、香附木香槟榔

功能主治酒积腹痛。

摘录证治汇补》卷六

《种痘新书》卷十二: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陈皮苍术厚朴、炙草、藿香砂仁或加小茴(炒)。

功能主治痘疹虚寒呕吐。

用法用量上加煨姜,同煎服。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

《金鉴》卷四十六: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陈皮厚朴苍术甘草草果枳壳神曲

功能主治孕妇胞阻,伤食停滞,心胃作痛者。

用法用量若大便秘结日久,则加芒消大黄以攻之,然必倍甘草以缓其峻性,庶不伤胎。

摘录《金鉴》卷四十六

《幼科直言》卷五: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防风陈皮、制苍术厚朴木香枳壳白豆蔻、制香附甘草槟榔

功能主治小儿胃脘积冷作痛,呕吐痰水者。

用法用量生姜为引。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济阳纲目》卷二十二: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平胃散加黄连木香槟榔

功能主治毒滞上攻,痢兼呕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二

证治汇补》卷八: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陈皮甘草黄芩黄连槟榔茯苓木香泽泻木通

功能主治湿蒸热郁而致下痢。

摘录证治汇补》卷八

医学从众录》卷五: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2钱,陈皮1钱,甘草1钱,厚朴1钱5分,猪苓1钱5分,黄芩1钱5分,泽泻1钱5分,干姜5分,白芍3钱,陈仓米1钱5分。

功能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水煎服。

痢下色红,去干姜,加当归3钱,黄连1钱。

摘录医学从众录》卷五

《会约》卷三: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1钱半,厚朴(姜炒)1钱,陈皮8分,甘草(炙)8分,扁豆(炒,研)2钱,白芍1钱半,半夏1钱半,大腹皮(去黑皮及粗,洗净)1钱,砂仁1钱(炒,研),生姜1钱3分,大枣3枚(去核)。

功能主治伤寒,太阴脾经病,腹满而吐,食不下,嗌干,手足自温,或自利,腹痛,不渴,脉沉而细。

用法用量水煎服。

如泄,加肉豆蔻8分,白术1钱半,或再加煨木香3分;如腹痛拒按者,去生姜,加葛根1钱半;如嗌干,加元参、桔梗

摘录《会约》卷三

疡医大全》卷三十三: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8分,芍药1钱,白术5钱,神曲5钱,陈皮5钱,厚朴5钱,白芷3分,甘草3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吐乳吐食,泄泻伤寒。

用法用量人参汤调服;吐泻相兼,用木香汤下;饮食不思,山楂汤下;烦躁口渴,麦冬汤下;二便不利,木通汤下;夜间啼哭,元胡青皮汤下;诸般杂证,米汤下;肚痛不止,芍药花粉汤下。

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金匮翼》卷七: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缩砂、草果山楂子、麦芽

功能主治食积泄泻,噫气作酸,泄而腹痛甚,泻后痛减,臭如抱坏鸡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金匮翼》卷七

《金鉴》卷五十九: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防风升麻枳壳(麸炒)、葛根苍术(炒)、陈皮厚朴(姜炒)、南山楂麦芽(炒)、生甘草

功能主治消滞解毒。主小儿麻疹腹痛。食滞凝结,毒气不得宣发于外,故不时曲腰啼叫,两眉频蹙。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灯心,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九

《金鉴》卷五十八: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陈皮厚朴(姜炒)、神曲(炒)、南苍术(米泔水浸,炒)、麦芽(炒)、甘草(生)、香附米(制)、南山楂

功能主治小儿因食滞郁塞,痘出之时原无腹痛,忽然一时作痛者。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八

《金鉴》卷五十四: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炒)、厚朴(姜炒)、大腹皮(制)、甘草(生)、陈皮莱菔子(焙)、山楂麦芽(炒)、神曲(炒)。

功能主治小儿饮食过度,胃中停滞,以致腹胀,大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四

《济阳纲目》卷二十三: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4钱,厚朴3钱,陈皮3钱,草果2钱,槟榔2钱,甘草1钱。

制法上锉,作2剂。

功能主治瘴疟。寒热作而指甲青黑者。

用法用量生姜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三

《外科真诠》卷上: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1钱,厚朴1钱,陈皮6分,甘草6分,茯苓2钱,姜夏1钱,香附1钱,荷叶1钱2分。

功能主治眼胞痰核。由湿痰气郁而成,结于上下眼胞,皮里肉外,其形大者如枣,小者如豆,推之移动,皮色如常,硬肿不疼。

摘录《外科真诠》卷上

证治汇补》卷七: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平胃散加木香檀香乌药砂仁

功能主治尸厥。

摘录证治汇补》卷七

《冯氏锦囊·杂症》卷五: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留白广皮(炒)2两4钱,白扁豆(炒黄)2两4钱,苍术(炒深黄)3两2钱,厚朴(姜汁炒)1两6钱,甘草1两(炒),木通(炒)8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水泻,脾胃不和,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姜汤调下。

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五

《痘疹仁端录》卷十: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陈皮苍术厚朴甘草藿香砂仁、小茴香煨姜

功能主治痘疹呕吐,面青白,手足冷,二便自利,心腹作痛,或渴喜热饮者。

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十

《证治宝鉴》卷十一: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平胃散加神曲山楂香附木香砂仁枳壳肉桂干姜

功能主治食滞腹痛。气口脉紧盛或沉而实,有形在中脘,痛甚恶食,或泻之后痛减者,甚则手不可近,而欲吐不吐。

用法用量生姜,水煎服。

摘录《证治宝鉴》卷十一

《济阳纲目》卷三十七: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厚朴1钱,陈皮1钱,苍术1钱,甘草(炙)3分,枳实5分,砂仁5分,麦芽5分,神曲5分,山楂5分,木香5分,白豆蔻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饮食停滞,胸腹痞闷。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三十七

《济阳纲目》卷二十三: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白术枳实山楂神曲青皮草果砂仁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食疟。寒已复热,热已复寒,寒热交并,苦饥不食,食则吐痰,胸膈胀满。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三

《济阳纲目》卷二十二: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白术茯苓半夏神曲山楂泽泻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食积泄泻。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二

济阴纲目》卷十三: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厚朴(姜炒)1钱,苍术(米泔浸,炒)1钱,陈皮1钱,甘草(炙)1钱,人参1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产后腹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济阴纲目》卷十三

《痘疹活幼至宝》卷末: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米泔水浸)6分,厚朴(去皮,姜汁炒)6分,山楂肉6分,陈皮(去白)4分,青皮4分,炒麦芽4分,炒香附4分,砂仁(研)4分,小川芎4分,炙甘草3分,生姜3片。

功能主治小儿伤食吐泻。

用法用量慈幼新书》有藿香,无生姜

摘录《痘疹活幼至宝》卷末

寿世保元》卷五: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米泔浸,炒)1钱,陈皮1钱,厚朴(姜炒)8分,半夏(姜炒)8分,川芎5分,香附1钱,炒枳实1钱,木香8分,神曲(炒)1钱,山楂1钱,干姜7分,甘草3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食积腹痛,脉弦,其痛在上,以手重按愈痛,甚欲大便,利后痛减。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万氏女科》卷三: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米泔水浸,焙)1钱,厚朴(姜炒)1钱,陈皮1钱,香附(醋炒)1钱,人参1钱,炙草5分,生姜(焙)5分,神曲(炒)1钱。

功能主治产后伤食,腹胀,呕逆食臭,脉弦滑。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

摘录《万氏女科》卷三

《朱氏集验方》卷十: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平胃散5帖。

功能主治妇人脾血不固,崩漏。

用法用量用酒煎马蓝草,去滓,空心点服平胃散。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

丹溪心法》卷三: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生料平胃散(术、朴不制)加神曲半钱,麦芽(炒)半钱。

功能主治宽中下气、健脾消食。主吞酸或宿食不化,顺臭,右关脉滑。

用法用量每服5钱,加生姜3片,水煎服。

各家论述医方考》:食经宿而不化,有热则令人吞酸,无热则但呃臭而已;右关主脾胃,脉滑主停食。治此者,宜宽中下气,健脾消食。辛者可宽中,故用苍术陈皮;苦者可下气,故用厚朴;甘者可健脾,故用甘草;盦造变化者能消食,故用神曲麦芽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

猜你喜欢

  • 柳枝散

    《御药院方》卷九:柳枝散药方名称柳枝散处方柳枝(长4寸)1握,槐枝(长4寸)1握(切碎),盐4两,皂角(不蛀者)7梃。制法上同入瓷瓶中,黄泥固济,糠火烧1宿后,冷取出,研细。功能主治牢牙去风。主牙齿诸

  • 建脾汤

    《鸡峰》卷十二:建脾汤药方名称建脾汤别名健脾汤处方生姜1斤(切片,青盐3两,研拌1宿,焙干),草豆蔻2两,大麦糵2两,陈橘皮2两,甘草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调中养气,消化宿谷。主用法用量健脾汤(

  • 加味十全汤

    药方名称加味十全汤处方人参1钱,黄耆(盐水炒)1钱,熟地黄(自制)1钱,当归身(酒洗)1钱,茯苓1钱,川芎7分,粉草5分,桂心3分,橘红1钱,乌药5分,白芍药1钱,白术(炒)1钱5分,五味子5分。功能

  • 丁香生胃散

    药方名称丁香生胃散处方丁香、藿香叶、肉桂(去粗皮)、姜黄、甘草(炙)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进饮食,止呕逆,消痰。主中焦不和,气滞不下,呕逆恶心,饮食进退,肢体困倦。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

  • 加减追疔夺命汤

    药方名称加减追疔夺命汤处方防风、赤芍药、连翘、羌活、独活、细辛、青皮、僵蚕、蝉蜕、青木香、甘草节、金银花、紫河车、独脚莲。功能主治疔疮,及痈疽、发背、恶疮,焮赤肿痛,或紫游风,赤游风。用法用量上加生姜

  • 发汗豉粥

    药方名称发汗豉粥处方豉1合,荆芥1握,麻黄3分(去根节),葛根1两(锉),栀子仁3分,石膏3两(捣碎,绵裹),葱白7茎(切),生姜半两(切),粳米2合。功能主治中风。伤寒,初得2-3日,壮热头痛者。用

  • 白米饮

    药方名称白米饮处方白米4合(研),春头糠末1两。功能主治老人咽食,入口即塞涩不下,气壅。用法用量煮饮熟,下糠米调之,空心服食尤益。摘录《养老奉亲》

  • 寒水再造丹

    药方名称寒水再造丹处方麦冬3两,生甘草1两,桔梗3钱,黄芩3钱,连翘3钱,贝母3钱,土茯苓2两,寒水石(研细末)3钱,夏枯草2两。功能主治杨梅结毒至鼻烂茎烂者。用法用量水煎汁2碗,调寒水石末服。倘鼻尚

  • 八物煎

    药方名称八物煎处方党参、黄耆、玉竹、白术、山药、百合、燕窝、桂圆肉。功能主治劳碌伤气,音哑难言。摘录《内外验方秘传》卷下

  • 长德散

    药方名称长德散处方麻叶(阴干,收瓷器内,埋烧麦糠火中)2钱,血竭2钱,虎骨2钱,乌犀角2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预防产后诸疾。主用法用量每服1钱2分,好酒送下。以微醺为妙。产后1-7日止服。注意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