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双和汤

双和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双和汤

药方名称双和汤

处方白芍药七两半,当归(洗.酒浸)、黄蓍(蜜炙)、川芎、熟地黄(净洗.酒蒸),各三两;甘草(炙)、肉桂(去皮.不见火),各二两二钱半。上

炮制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五劳、六极、七伤,心肾俱虚,精血气少,遂成虚劳。百骸枯瘁,四肢倦怠,寒热往来,咳嗽咽干,行动喘乏,面色痿黄,略有所触,易成他疾。

或伤于冷,则宿食不消,脾疼腹痛,泻痢吐逆;或伤于热,则头旋眼晕,痰涎气促,五心烦热;或因饥饱动作,喜怒惊恐,病随而至,或虚胀而不思食,或多食而不生肌肉,心烦则虚汗盗汗,一切虚劳不敢服燥药者,并宜服之。

常服调中养气,益血育神,和胃进食,补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六分,空心,食前服。

注意忌生冷、果子等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双和汤

药方名称双和汤

处方白芍药225克当归(洗,酒浸)黄耆(蜜炙)川芎地黄(净洗,酒蒸)各90克甘草(炙)肉桂(去皮,不见火)各67.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心肾俱虚,精血气少,遂成虚劳。百骸枯瘁,四肢倦怠,寒热往来,咳嗽咽干,行动喘乏,面色萎黄。或伤于寒,则宿食不消,肚腹疼痛,泻痢吐逆;或伤于热,则头目眩晕,痰涎气促,五心烦热;或因饥饱动作,喜怒惊恐,病随而至,或虚胀而不思食,或多食而不长肉,心烦则虚汗盗汗,一切虚劳不敢服燥药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14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猜你喜欢

  • 金花明目丸

    药方名称金花明目丸处方川黄连(酒炒)、黄芩(酒炒)、山栀子(连壳捣炒)、黄柏(盐水炒褐色)、山菊花各等分。制法上为末,清水滴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清上焦郁火,明目,消肿止痛。主头痛,齿痛,口舌生疮。用

  • 金料散

    药方名称金料散处方当归2钱,川断2钱,沉香2钱,血竭2钱,龙骨8分,朱砂1钱,故纸2钱,牛膝2钱,三七2钱,乳香2钱,申姜5钱,年健5钱,虎骨4钱,红花1钱,木香1钱,没药2钱,白芷6分,土虫2钱,台

  • 大麦汤

    《饮膳正要》卷一:大麦汤药方名称大麦汤处方羊肉1脚子(卸成事件),草果5个,大麦仁2升(滚水淘洗净,微煮熟)。功能主治温中下气,壮脾胃,止烦渴,破冷气,去腹胀。主用法用量上件草果熬成汤,滤净;下大麦仁

  • 菜油饮

    药方名称菜油饮处方陈久菜油3大杯。功能主治一切疮毒重症。用法用量1时饮尽。并以菜油煎葱白至黑色,趁热旋涂患处。摘录《普济良方》卷二

  • 救肠败毒至圣丹

    药方名称救肠败毒至圣丹别名败毒至圣散(《惠直堂经验方》卷三)。处方金银花27克(煎取汁200毫升)当归15克地榆21克 薏仁15克功能主治治肠痈。用法用量用水1.5升,煎至200毫升,同金银花汁和匀,

  • 柴胡瓜蒌干姜汤

    药方名称柴胡瓜蒌干姜汤处方柴胡3钱,黄芩2钱,甘草2钱,人参1钱,生姜3钱,大枣3枚,干姜3钱,瓜蒌3钱。功能主治寒疟。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效服。覆衣。呕,加半夏。摘录《医学摘粹》

  • 移毒散

    药方名称移毒散处方白及48克 紫花地丁24克大黄五倍子(炒)各6克雄黄朱砂轻粉乌鸡骨(煅)各3克 牙皂2.4克功能主治治毒生于骨节间,移之免生残疾。用法用量共研细末,以醋调敷。毒在上截,即移至下截,屡

  • 催生神妙乳珠丹

    药方名称催生神妙乳珠丹别名神妙乳砂丹处方乳香(细研)。制法上以猪心血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晒干。功能主治催生。主难产。胞浆先破,恶水来多,胎干不得卧,或胎横逆不顺,及胎死不下,或胎下胞衣未下。用

  • 零陵香油

    药方名称零陵香油处方零陵香半两,乌麻油1两,茅香半两,莲子草1两,细辛半两,藁本半两,芎?半两,白芷半两,生铧铁5两(捣碎),诃黎勒皮1两,没石子1两,酸石榴皮1两,牛膝1两(去苗),白檀香1两,沉香

  • 金疮粉散

    药方名称金疮粉散处方石灰、地菘苗、细辛、旋覆根、葛叶、猪膏、青蒿、麦门冬苗、益母苗不拘多少(切)。制法上药捣取汁,和石灰作饼子,晒干,末如粉。功能主治止血,止痛,生肌,辟风水,续筋骨。主金疮。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