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山栀子汤

山栀子汤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山栀子汤

药方名称山栀子汤

处方栀子仁22克大青升麻各30克阿胶(炒令燥)15克

制法上四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伤寒发斑,心躁烦乱。

用法用量每服5克,用水220毫升,入豉100粒,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圣济总录》卷一六八:山栀子汤

药方名称山栀子汤

处方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前胡(去芦头)、甘草(生用)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8-9岁,痰实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鸡峰》卷十八:山栀子汤

药方名称山栀子汤

别名五淋散、五淋汤

处方当归、芍药(赤者)、茯苓(赤者)、甘草、山栀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五淋及血淋。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多,脐腹急痛,蓄作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热淋便血。

用法用量五淋散《局方》卷六(宝庆新增方)、五淋汤(《医学实在易》卷七)。

各家论述医学实在易》:此方用栀、苓治心腹,以通上焦之气,而心火清;归、芍滋肝肾,以安下焦之气,而五脏阴复;甘草调中焦之气,而阴阳分清,则太阳之气化,而膀胱之府洁矣。

摘录《鸡峰》卷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三○:山栀子汤

药方名称山栀子汤

处方栀子仁15枚,大黄(锉,微炒)2两,黄芩(去黑心)1两半,知母(焙)1两,甘草(炙,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表里俱热,三焦不通,发背疽疮及痈疖,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下芒消1钱匕,空心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山栀子汤

药方名称山栀子汤

处方栀子3两,大黄(锉,炒)2两,朴消2两,甘草(生锉)2两,石膏2两,黄芩(去黑心)1两,大青1两,竹茹3分,郁金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去烦闷,润肠胃。主心脏大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竹叶7片,煎至7分,去滓,食后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猜你喜欢

  • 苦瓠汤

    药方名称苦瓠汤处方苦瓠1枚。功能主治中蛊毒,吐血,或下血,皆如烂肝。用法用量水2升,煮取1升,服。立即吐愈。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七,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四七

  • 和太师牛黄丸

    药方名称和太师牛黄丸别名牛黄丸处方石燕1两,蛇黄1两,磁石(上3味并火烧醋淬9遍,细研)1两,雄黄(研,飞)1两,辰砂(研,飞)1两,石绿(研,飞)1两,牛黄半两,粉霜(研)半两,轻粉(细研)半两,麝

  • 代指膏

    药方名称代指膏处方雄黄、朴消各等分。功能主治代指。用法用量用猪胆汁,少加香油调涂。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 川椒面拌粥

    药方名称川椒面拌粥处方川椒100粒(去目),白面2合。功能主治噎病,胸间积冷,饮食不下,黄瘦无力。用法用量上以醋淹椒令湿,漉出,于面中拌令匀,便于豉汁中煮,空心和汁食之。摘录《圣惠》卷九十六

  • 蝉朱散

    药方名称蝉朱散处方蝉蜕(水洗过)1两,朱砂1两,白茯苓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夜啼。用法用量临卧用鸡冠血并蜜汤调下。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一

  • 茯苓桂枝汤

    药方名称茯苓桂枝汤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桂(去粗皮)1两,半夏(汤洗7遍,炒干)1两,甘草(炙,锉)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伤寒发汗后,引饮过多,心下悸动。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

  • 荷叶汤

    《圣济总录》卷一六○:荷叶汤药方名称荷叶汤别名荷叶蒂汤处方荷叶蒂7枚,苏枋木(锉碎)3分,牛膝(切、焙,去苗)半两,芍药半两,延胡索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产后血晕闷绝,唇口青色,不省觉者。用法用

  • 白大通丸

    药方名称白大通丸处方藿香(去土)2两,香白芷2两,川芎2两,川乌4两(冬去皮尖,春不去,半生半炮),鸡苏2两,木瓜2两,天南星2两,甘草4两(春炙,冬生),官桂2两,荆芥2两,乳香半两(别研),白僵蚕

  • 麻黄桂枝各半汤

    药方名称麻黄桂枝各半汤处方麻黄(去根节)、桂枝、芍药,各二钱半。甘草(炙.二钱),杏仁(去皮尖.十个)。功能主治伤寒通治。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摘录明

  • 肥皂荚丸

    药方名称肥皂荚丸处方肥皂荚2挺(去黑皮),好酥1两。制法上取皂荚,于慢火上炙,以酥细细涂之,仍数数翻覆,以酥尽为度,炙令焦黄,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咳嗽喘急,喉中呀呷作声。用法用量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