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柴胡石膏散

柴胡石膏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柴胡石膏散

药方名称柴胡石膏散

处方赤芍药、柴胡(去苗)、前胡(去苗)、石膏(煅)、干葛,各五十两。升麻二十五两,黄芩、桑白皮,各三十七两半。荆芥穗(去土)三十七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时行瘟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疼,鼻塞咽干,心胸如满,寒热往来,痰实咳嗽,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豉十馀粒,同煎七分,去滓,稍热服。

小儿分作三服,更量大小加减,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柴胡石膏散

药方名称柴胡石膏散

别名柴胡升麻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赤芍柴胡(去苗)前胡(去苗)石膏(煅)干葛各1.5千克升麻750克黄芩白皮各1.26千克荆芥穗(去土)1.11千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解表清里。主时行瘟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疼,鼻塞咽干,心胸烦满,寒热往来,痰盛咳嗽,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淡豉10粒,煎至100毫升,去滓,稍热服。小儿分作三服,量大小加减,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局方》卷二:柴胡石膏散

药方名称柴胡石膏散

别名柴胡升麻汤、柴胡石膏

处方赤芍药50两,柴胡(去苗)50两,前胡(去苗)50两,石膏(煅)50两,干葛50两,升麻25两,黄芩37两,桑白皮37两,荆芥穗(去土)37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外感风热、少阳、阳明合病,壮热恶风,头痛身疼,鼻塞咽干,口渴心烦,咳嗽自汗,脉浮缓。时行瘟疫,心胸如满,寒热往来,痰实咳嗽,涕唾稠粘。伤风,及阳气郁遏,元气下陷。春夏感冒,声重声哑,甚至痰壅气喘,咳嗽咽干,自汗。

用法用量柴胡升麻汤(原书同卷宝庆新增方)、柴胡石膏汤(《奇效良方》卷十)。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柴胡平少阳之热,升、葛散阳明之邪,前胡消痰下气而解风寒,桑皮泻肺利湿而止痰嗽,荆芥疏风热而清头目,赤芍调营血而散肝邪,黄芩清火于上中二焦,石膏泻热于肺胃之部;加姜、豉者,取其辛散而升发也。

摘录《局方》卷二

猜你喜欢

  • 二和散

    药方名称二和散别名二和汤处方藿香叶、香附子(去皮)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调适阴阳,和养荣卫,和冷热,消食快气。主心胃气痞,饮食不进,疮疹,并伤寒冷热不和,阴阳痞气,气不升降。用法用量二和汤(《

  • 参麦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参麦汤药方名称参麦汤处方人参9克 干麦冬(带心)12克 生山药18克 清半夏6克牛蒡子(炒,捣)9克 苏子(炒,捣)6克 生杭芍9克甘草4.5克功能主治主阴分亏损已久,渐至肺虚

  • 痞气丸

    药方名称痞气丸处方大乌头7.5克(炮,去皮、尖)附子15克(炮,去皮、脐)赤石脂(煅,醋淬)川椒(炒出汗)干姜(炮)各60克 桂心15克制法上药研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治脾积。胃脘

  • 阿魏软坚散

    药方名称阿魏软坚散处方阿魏3钱,蜗牛(炙)3钱,象贝母3钱,月石1钱5分,桃仁1钱,僵蚕10条,南星3钱,腰黄3钱5分,冰片3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瘰疬痰块等。用法用量大膏药中摊贴。摘录《青囊秘传》

  • 白术截疟饮

    药方名称白术截疟饮处方白术(一半生用,一半炒用)4钱,橘红2钱,麦芽2钱,乌梅1枚,姜5片。功能主治虚弱久疟,脾虚呕吐,不思饮食,不拘寒热。用法用量水煎,临发日五更服。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 荆芷治崩汤

    药方名称荆芷治崩汤处方川芎1钱,当归身4钱,干姜2分(炙黑),荆芥穗6分(炒黑),炙草4分,白芷5分。功能主治产后血崩,其色鲜红。用法用量加大枣,煎服。摘录《胎产心法》卷下

  • 麦门冬汤

    《金匮要略》卷上:麦门冬汤药方名称麦门冬汤处方麦门冬60克半夏9克人参6克甘草4克粳米6克大枣12枚功能主治清养肺胃,降逆下气。治肺痿。肺胃津伤,虚火上炎,咳唾涎沫,气逆而喘,咽干口燥,舌干红少苔,脉

  • 红铜片

    药方名称红铜片处方硫黄4两,明矾2钱,红砒5分,土朱1钱。制法上为细末,将药入锅内熔化,倾出,做成锭子。功能主治油脓窠疮。用法用量每用以毛钵用香油磨下,涂疮上。摘录《外科传薪集》

  • 急风一字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急风一字散药方名称急风一字散处方雄黄、川乌,各二钱半。南星、川芎、白芷,各半两。全蝎、白附子,各一钱半。辰砂,一钱。麝香,少许。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破伤风。用法用量每服半钱

  • 柴胡消痈汤

    药方名称柴胡消痈汤处方柴胡10~20g,夏枯草10g,紫地丁10g,三颗针10g,黄芩5~10g,白芍5~10g,芒消5~10g,野菊花5g,郁金3~5g,大黄3~5g,法半夏3~5g,甘草3~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