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椒术养脾丸

椒术养脾丸

明医指掌》卷五:椒术养脾丸

药方名称椒术养脾丸

处方麦芽(炒)120克 白茯苓120克人参(去芦)60克苍术(米泔水浸,晒干,炒燥)60克白术(土炒)60克干姜(炮)15克砂仁15克 川椒(去目)9克甘草(炙)12克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丸,每30克作8丸。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冷,心腹胀闷,呕逆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用姜汤送下。

摘录明医指掌》卷五

《医略六书》卷十九:椒术养脾丸

药方名称椒术养脾丸

处方人参1两半,白术2两(炒),炙草5钱,苍术1两(炒),川椒2两(炒),木香1两,茯苓3两,砂仁1两(炒),干姜1两(炒)。

制法上为末,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益脾养胃,补火温中。主胃虚寒湿,腹痛泄泻,脉沉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煎化,温下。

各家论述脾虚胃弱,寒湿内滞而不能健运,故腹痛不止,泄泻不已焉。川椒补火温中,白术健脾燥湿,人参扶元补胃气,苍术燥湿强脾土,干姜暖胃祛寒,茯苓和脾渗湿,木香调气化,砂仁醒脾胃,炙草缓中益胃也。丸以米粥,下以米饮,总取益脾养胃之功,洵为补火温中之剂。

摘录《医略六书》卷十九

《保命歌括》卷十九:椒术养脾丸

药方名称椒术养脾丸

处方平胃散1斤,川椒(去目及闭口,微炒出汗,为末)4两。

制法上用蒜、枣2味捣成膏,和平胃散、椒末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扶脾壮胃,顺气温中。主脏寒脾泄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心酒或米饮、盐汤送下。

注意忌食生冷、腌藏阴物。

摘录《保命歌括》卷十九

猜你喜欢

  • 除毒散

    药方名称除毒散处方香白芷不以多少。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蛇伤。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麦门冬煎汤调下。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十

  • 补漏丹

    药方名称补漏丹别名鹿茸补漏丸处方鹿茸(去毛,酥炙)、大附子(炮,去皮脐)、食盐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心胸有孔久不愈,及胃痈、井疽、肝痈、心瘘。用法用量鹿茸补漏丸(《外科证

  • 雌雄散

    《直指》卷二十三:雌雄散药方名称雌雄散处方斑猫1雌1雄(足翅全者,新瓦焙焦,去头翅足),贯众2钱,鹤虱5分,甘草5分。制法上为细末,作两服。功能主治瘰疬。用法用量每服1钱,好茶浓点调下。摘录《直指》卷

  • 芙蓉散

    《普济良方》卷二:芙蓉散药方名称芙蓉散别名芙蓉膏处方秋芙蓉叶。制法或生研,或干研。功能主治初起者即消,已成者易溃,已穿者易敛。主一切痈疽疔疖。用法用量芙蓉膏(《医门八法》卷三)。《医门八法》本方用法:

  • 忽鹿麻散

    《圣惠》卷七十九:忽鹿麻散药方名称忽鹿麻散处方忽麻子1两,红兰花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赤芍药半两,琥珀半两,嫩荷叶半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产后躁热,心神烦闷。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 浆水粥

    药方名称浆水粥处方白米2合。功能主治小儿夜啼,小便不通,肚痛。用法用量上以浆水煮白米作稀粥,临熟下葱白,和匀食之。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六一引《食医心鉴》

  • 渫白圆

    药方名称渫白圆处方附子一枚(六钱重者.生.去皮.脐),生硫黄(别研)、天南星(生用)、半夏(生用),各一两;盆硝、玄精石,各半两。炮制上为细末,入细面三两令停,水和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膈痰涎不

  • 加味苇茎汤

    药方名称加味苇茎汤处方生苡仁5钱,栝楼仁4钱,光桃仁1钱半,川贝母1钱半,甘草节1钱半,银花2钱,连翘2钱,制月石8分,陈芥菜卤2瓢(冲)。功能主治降气行血以宣肺痹,排脓去腐以清肺毒。主赤膈伤寒,毒陷

  • 罗汉果茶

    药方名称罗汉果茶处方罗汉果1只柿饼3~5只制法取罗汉果1只同柿饼3~5只,一并放入搪瓷杯内,加水适量,煎水当茶饮。功能主治清肺,润肺,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用法用量以上可作为1日量,每日当茶随意温热

  • 鹿蛎饮

    药方名称鹿蛎饮处方芍药、黄耆、牡蛎、益智、鹿茸、人参各等分,大枣减半。功能主治产后遗尿不知出,小便频数。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产科发蒙》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