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椒汤

椒汤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椒汤

药方名称椒汤

处方蜀椒6升(未经蒸者,用生绸作袋子2个,每个长8-9寸,纳椒入袋中,实筑之,仍缝袋口)。

功能主治脚气挛肿,腰胯不随。

用法用量将椒袋纳釜中,以酸浆水4斗5升,入盐2升,煮5-7沸。用净瓦瓮子1口,可容5斗者,将所煮椒汁,乘热入瓮中,候其汤冷暖通脚,即以脚入瓮中,踏椒袋上蘸,仍以汤频频从骭面淋之。若瓮中椒袋觉冷,即换釜中热者,其汤或冷,亦换釜中热汤,其使了汤并椒袋,却纳釜中,以微火温之,常令热,亦须于密室中,勿令风吹。若两脚觉痹牵风如虫行,头项肢体,皆有汗出,腹中鸣,此是气下,即止。若汗后觉心气闷,可取冷饭吃3-5口,以鹿脯下之。若觉微利,此是病状通泄也。若未愈,即隔日或3日,取旧汤袋等,依前法踏蘸,还以得汗及腹鸣为度。其蘸脚汤,只可离脚面3-4寸,不可过踝。

注意宜食酥蜜姜汤并鹿肉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外台》卷二十二引《删繁方》:椒汤

药方名称椒汤

处方蜀椒1两,矾石半两,桂心1两。

功能主治虫齿痛。

用法用量上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含之,漱齿勿咽汁。

摘录《外台》卷二十二引《删繁方》

猜你喜欢

  • 熟地膏

    药方名称熟地膏处方大热地14.4千克制法将熟地煎熬三次,分次过滤,去滓,合并滤液,用文火煎熬浓缩至膏状,以不渗纸为度,每30克膏汁,兑炼蜜30克成膏,装瓶。功能主治滋阴补肾,添精益髓。治血虚发热,精髓

  • 静待汤

    药方名称静待汤处方白芍3钱,当归3钱,茯苓5钱,柴胡5分,甘草1钱,白芥子1钱,丹皮2钱,枣仁1钱。功能主治拂逆之症,火郁不得舒,躁急,不可一刻停留。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石室秘录》卷一

  • 进食圆

    药方名称进食圆处方代赭石(烧醋淬.研)、当归(去芦.微炒)、朱砂(研.飞)、枳壳(去瓤.麸炒微黄)、木香,各半两;麝香(细研)一分,巴豆霜半分。炮制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药匀,面糊为圆,如麻子大。功能

  • 麝香回阳膏

    药方名称麝香回阳膏处方麝香冰片红花儿茶乳香没药黄连黄柏白芷血竭独角莲自然铜黄芩制法制成膏药,每粒1.2克。功能主治活血消肿,解毒止痛,化腐生肌。治搭背、偏口、对口、臁疮、水火烫伤、脚湿气、黄水疮及腰痛

  • 煎附子法

    药方名称煎附子法处方生大附子1个(重9钱以上者,去皮脐,切片;捶碎亦得),晋枣10枚,生姜(切)2两。功能主治补益。主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附子煎”。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二引王季远方

  • 金银花散

    《卫生宝鉴》卷十三:金银花散药方名称金银花散处方金银花120克甘草30克(炒)制法上药共为粗末。功能主治治发背恶疮。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酒各1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服之。摘录《卫生宝

  • 如神救苦散

    药方名称如神救苦散处方御米壳(去顶囊.蜜炙.一两)陈皮(去白.五钱)虎骨(酥炙.二钱半)乳香(研.二钱半)没药(研.二钱半)甘草(炙.二钱半)功能主治治左瘫右痪,风湿痹,走注疼,无问男子女人远近,并皆

  • 麻油酒

    药方名称麻油酒处方真芝麻油1斤。功能主治痈疽疔疖一切大毒。用法用量麻油截法(《外证治全书》)、麻油饮(《验方新编》卷十一)。注意凡大便秘结而毒蓄于内者最宜用之,如阴疽及大便不实者都非所宜。摘录《简明医

  • 攻毒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攻毒散药方名称攻毒散处方干姜不以多少。功能主治风毒上攻,两眼暴赤肿痛,隐涩难开。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用2钱,以薄绵裹紧,沸汤泡,乘热洗之。如冷,荡令热,再洗1次。摘录《杨氏家

  • 麦煎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麦煎散药方名称麦煎散处方知母、地骨皮(拣净)、赤芍药、甘草(炙)、石膏、葶苈子、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麸炒)、人参、滑石,各半两;麻黄(去根.节)一两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