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紫苏散

紫苏散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紫苏散

药方名称紫苏散

别名紫苏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紫苏茎叶30克桑根白皮30克(锉)赤茯苓30克羚羊角屑22克槟榔22克木香15克 桂心15克独活15克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郁李仁60克(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消渴后,遍身浮肿,心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紫苏散

药方名称紫苏散

处方紫苏茎叶30克木通30克(锉)桑根白皮30克茴香根30克枳壳60克(麸炒微黄,去瓤)独活15克荆芥15克羌活15克木瓜15克 青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焙)大腹皮10枚(锉)甘草15克(炙微赤)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妇人脚气,脚重虚肿,胸闷恶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4克,葱白1茎并须,煎至1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

普济本事方》卷三:紫苏散

药方名称紫苏散

处方紫苏叶 桑白皮(洗净,蜜涂,炙黄)青皮(去白)五味子(拣)杏仁(去皮、尖,炒)麻黄(去节)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宣肺散寒,止咳化痰。治肺感风寒,咳嗽痰多,头痛,恶寒发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浮。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温服。

备注方中紫苏叶、麻黄辛温宣透,发散风寒为君;杏仁、桑白皮润肺化痰,降利肺气,青皮理气宽中为臣;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敛肺生津,止咳平喘为佐。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散寒,止咳化痰之功。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三

猜你喜欢

  • 二十二味虎睛丸

    药方名称二十二味虎睛丸别名虎睛丸处方虎睛1只(生眼佳,晒干,酒浸令黄色),真珠3钱,蜂房3钱,麻黄2分(去节),钩藤3分,铁精4分,防葵4分,大黄4分,子芩4分,龙齿4分,银屑4分,栀子仁4分,羌活4

  • 炉峰散

    《仁斋直指》卷二十二:炉峰散药方名称炉峰散处方炉甘石(绿者,十分细)30克 大南星半夏(生)各15克五倍子赤小豆片姜黄直僵蚕贝母白及各12克乳香7.5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痈疽肿毒。用法用量未破者

  • 补气养荣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补气养荣汤药方名称补气养荣汤处方党参、白术、归身、白芍、川芎、茯苓木、香豆蔻(初用香蔻7-8分至1钱)。功能主治夹痞伤寒,气虚中满者。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

  • 当归柴胡汤

    《产科发蒙》卷四引《经效方》:当归柴胡汤药方名称当归柴胡汤别名当归汤处方当归、芍药、桔梗、槟榔、枳壳、桂枝、柴胡、青木香。功能主治产后血气胁肋胀痛。用法用量当归汤(《普济方》卷三五一)。摘录《产科发蒙

  • 赤小豆饮

    药方名称赤小豆饮处方赤小豆半斤。功能主治箭头入肉不出。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令烂熟,绞取汁。每服1盏,空腹、日午、夜卧各1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 神应散

    《杂类名方》:神应散药方名称神应散处方川芎防风升麻细辛茯苓白芷香附子荜茇甘松各等分石膏三倍量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祛风止痛,牢牙。治牙疼。用法用量每晚临卧刷净牙,以指蘸搽,觉热麻时漱去。可常用。摘录《

  • 茴香子汤

    药方名称茴香子汤处方茴香子(炒)3两,草乌头(蛤粉同炒裂,去皮脐,锉)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结阴下血腹痛。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盐少许,煎至8分,去滓,露至五更冷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 理脾饮

    药方名称理脾饮处方橘皮(生用)、甘草(炙)、厚朴(去粗皮,姜汁炒)1两,羌活2钱半,防风2钱半,肉豆蔻2钱半,茯苓2钱半,川芎半两,吴茱萸1钱(去梗)。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脾胃不和,疟疾泻利腹痛,下部

  • 桑丹泻白散

    药方名称桑丹泻白散处方桑叶丹皮 桑皮 地骨牛蒡前胡杏仁土贝甘草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治喉痧。痧回热退,舌化脉和,余邪未尽,时时手足心热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喉科家训》卷四

  • 加减益元汤

    药方名称加减益元汤处方甘草、当归、白芍、川芎、陈皮、升麻、桔梗。功能主治痘症胖期虚证。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痘疹仁端录》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