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荆三棱散

荆三棱散

《卫生总微》卷十七:荆三棱散

药方名称荆三棱散

处方三棱(炮)、斑猫(去足并翅)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疝气偏坠,一大一小。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米饮调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七

普济方》卷一七一:荆三棱散

药方名称荆三棱散

处方三棱(煨,锉)2两,蓬莪术(煨,锉)2两,益智(去皮,炒)半两,缩砂仁半两,槟榔(锉)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丁香半两,姜黄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积聚,心腹胀满,醋心,呕吐冷痰,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七一

普济方》卷三四九:荆三棱散

药方名称荆三棱散

处方三棱1两,熟地黄1两,鳖甲1两,桂心3分,当归3分,桃仁3分,川芎半两,牡丹皮半两,刘寄奴半两,赤芍药半两,大黄(炒)、牛膝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积血不散,结聚成块,或时寒热,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大盏,加姜黄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九

普济方》卷一七二:荆三棱散

药方名称荆三棱散

处方三棱1两(煨,锉),桂心3分,丁香半分,益智3分(去皮),木香5钱,大腹皮1两(锉),前胡1两(去芦),白术2分,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姜半两(炮裂,锉),蓬莪术2分,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积聚气,脾胃虚弱,不能化谷,及宿食不消,腹胁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七二

猜你喜欢

  • 大蒜浸液

    药方名称大蒜浸液处方大蒜10克 白糖适量制法将大蒜去皮捣烂,加开水50克,澄清加白糖适量。功能主治抗菌消炎,驱虫健胃。适用于百日咳痉咳期。用法用量每服5~10克,每日2~3次。摘录《民间验方》

  • 牛黄清心圆

    药方名称牛黄清心圆处方白芍药、麦门冬(去心)、黄芩、当归(去苗)、防风(去苗)、白术,各一两半。柴胡、桔梗、芎、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别研),各一两二钱半。神曲(研)、蒲黄(炒

  • 附子回阳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附子回阳散药方名称附子回阳散处方附子(二枚.炮裂.去皮)炮制捣为细末。功能主治治阴毒伤寒,面青四逆,及脐腹疞痛,身体如冰,并一切卒暴冷气。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取生姜自

  • 鸡附汤

    药方名称鸡附汤处方老雄鸡1只,附子(生姜制过)1个,煨姜九片。功能主治气血不足,痘疹色白顶陷。用法用量俱入鸡腹内煮烂,食之。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十四

  • 倒行油

    药方名称倒行油处方汞1两,水蛭7枚(为末)。制法取银3两,作小盒子,盛汞1两,以干水蛭7枚为末,同入盒内,用蚯蚓泥固济,约半指厚,深埋在马粪中49日,取出,已化为黑油。功能主治须发黄白。用法用量用鱼胞

  • 黄连芎归汤

    药方名称黄连芎归汤处方黄连5钱,当归5钱。功能主治湿毒所致大便下血,腹中不痛;或热毒下血,腹中痛。用法用量本方名黄连芎归汤,但方中无川芍,疑脱。热毒,加大黄2钱5分,芍药;腹痛,加桂。摘录《观聚方要补

  • 羌活退翳丸

    药方名称羌活退翳丸别名滋阴地黄丸(《医学纲目》卷十三)、柴胡退翳丸(《银海精微》卷下)。处方黑附子(炮)寒水石各3克 酒防己6克知母(酒炒)牡丹皮羌活川芎各9克 酒黄柏生地黄(酒洗,炒)丹参茺蔚子酒当

  • 安胎止痛汤

    药方名称安胎止痛汤别名止痛汤处方当归1两,阿胶(炙)1两,干地黄1两,黄连1两,芍药1两,鸡子1枚,秫米1升。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妊娠重下,痛引腰背。用法用量止痛汤(《准绳·女科》卷四)。注意忌芜荑。摘

  • 二参还睛汤

    药方名称二参还睛汤处方人参1.5g,元参9g,熟地9g,当归9g,酒白芍9g,旱莲草9g,麦门冬9g,车前子9g。功能主治补肝肾以益精血,健脾胃以养瞳神。主肝肾两亏,或脾胃虚弱,精气不能上荣,或肝经风

  • 固胎煎

    药方名称固胎煎处方黄芩8克,白术4-8克,当归6克,芍药6克,阿胶6克,陈皮4克,砂仁2克。功能主治清肝柔肝,调气固胎。主阴虚血热,肝脾多火多滞。(习惯性流产)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