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补胃丸

补胃丸

脉因证治》卷上:补胃丸

药方名称补胃丸

处方四君子汤加芍(炒)、升麻

功能主治气虚下溜泄泻。

摘录脉因证治》卷上

《魏氏家藏方》卷五:补胃丸

药方名称补胃丸

处方豆蔻(面裹,煨)1两,梓朴(去皮,姜制,炙)1两,缩砂仁(焙)1两,白术(炒)1两,乳香(别研)1两,人参(去芦)1两,丁香(不见火)1两,干姜(炮,洗)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胡椒1两。

制法上为细末,以北枣8两,用生姜自然汁煮,去皮核,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脾胃,进饮食,去宿寒。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补胃丸

药方名称补胃丸

处方桔梗(炒)1两半,吴茱萸(炒)1两半,白术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人参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干姜(炮裂)1两,甘草(炙,锉)1两,麦糵(炒)1两,陈曲(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除冷下气。主虚劳脾胃虚冷,气满不能食,虽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温酒送下;米饮亦得,日2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猜你喜欢

  • 法制橘皮

    药方名称法制橘皮处方橘皮半斤(去瓤),白檀1两,青盐1两,茴香1两。制法上用长流水2大碗同煎,水干为度。拣去橘皮,放于瓷器内,以物覆之,勿令透气。功能主治消痰止嗽,破症瘕痃癖。主用法用量每日取3-5片

  • 栗皮丸

    药方名称栗皮丸处方栗子肉上皮半两(为末),乳香(研)1分,鲇鱼肝1分。制法上同研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诸骨鲠在喉不出。用法用量看骨远近,绵裹1丸,水润,外留绵线吞之,即钩出。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 六和膏

    药方名称六和膏处方海螵蛸10g,煅龙骨10g,象皮6g,血竭6g,木香6g,没药6g,轻粉6g。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冻疮。用法用量撒布患处。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黄环丸

    药方名称黄环丸处方黄环5两,琥珀(研)3两,丹砂(研)2两,生银(水磨细)2两,龙胆2两,白颈蚯蚓(微炒)1两,玄参(去心)1两,大黄(锉,炒)1两,(艹闾)茹1两。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绿豆

  • 二香化积丸

    药方名称二香化积丸处方大乌梅8个(去核,炒),巴豆16个(微去油),胡椒(大者)15粒,陈皮半两,青皮半两,缩砂仁半两,丁香1钱。制法上为末,米醋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诸食积。用法用量《奇效良方》

  • 白茅根汤

    《圣惠》卷三十八:白茅根汤药方名称白茅根汤处方白茅根1握,麦门冬1两(去心),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淡竹茹半两,赤茯苓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生姜半两,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制法上

  • 大宁嗽汤

    药方名称大宁嗽汤处方北五味子1分,茯苓1分,桑白皮(炒)1分,紫苏1分,细辛1分,橘皮1分,枳壳(制)1分,杏仁(去皮,炒)1分,阿胶(炒酥)1分,甘草(炙)1分,罂粟壳(去筋萼,截碎,蜜、酒炒热)1

  • 固本复元汤

    药方名称固本复元汤处方黄芪15克,鸡血藤20克,丹参15克,黄精15克,海藻12克,玄参15克。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活血养荣,化痰软坚。主气虚血滞,瘀痰阻络。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赵益

  • 硫黄烙方

    药方名称硫黄烙方处方硫黄1分。功能主治齿(匿虫)生疮。用法用量上以旧铁铧头1个,于炭火中烧令赤,将硫黄着其上,更入少许猪脂相合,熬令沸,以柳枝子棉裹头,揾药,乘热烙齿缝。摘录《圣惠》卷三十四

  • 加味竹叶汤

    《张氏医通》卷十五:加味竹叶汤药方名称加味竹叶汤处方白茯苓4.5克,麦门冬(去心)7.5克,黄芩3克,人参3克,竹叶5片,粳米1撮。功能主治养血清热汤。主阴虚火旺。(妊娠心烦)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热服,